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個案例告訴你:買了假農資不要怕,依法賠償沒商量!

隨著春耕的到來, 各省市均啟動了農資“打假”專項行動。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農資是特殊產品, 與農業收成休戚相關。

依照我國現行法律, 對於因生產、銷售假劣農資行為使農業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 無論涉案金額大小, 一律追究刑責。 對於情節輕微的, 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承擔違約或賠償責任。

銷售假化肥, 坑農獲刑責

案例一:果農閔某從劉某開辦的農資銷售店購買複合肥料20袋。 兩個月後, 閔某發現撒施複合肥的260棵桃樹發芽異常, 生長緩慢。 不久, 這批果樹陸續枯死, 評估損失價值為6.7萬元。 經農業土肥檢測中心檢測, 閔某購買的複合肥料含氯, 為不合格產品, 是導致桃樹受損枯死的主要原因。 法院經審理, 以銷售偽劣化肥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賠償受害人全部經濟損失。

點評:這裡所說的“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假種子”是指所含的成分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不相符的;以假充真的;因過期、受潮、腐爛、變質等原因失去了原有效能或使用效能的。

生產或者故意銷售上述商品的, 按照我國產品品質法第38條的規定, 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 沒收違法所得, 並處違法所得l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並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由於功效、作用不同, 可能造成的損害也不一樣, 生產或故意銷售上述假農藥、假獸藥、假化肥、假種子, 使農業生產遭受較大損失、構成犯罪的, 按照刑法第147條的規定,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 並處或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的罰金;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的, 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的罰金;使生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

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並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銷售假農藥, 損失全部賠

案例二:肖某發現自家麥田裡雜草瘋長, 便到陳某經營的農藥門市部購買除草劑30袋, 隨後噴施在其承包的9畝麥田裡。 誰料, 剛剛噴灑過農藥的麥苗開始枯萎發黃,

幾日後全部枯死。 經農業事故鑒定中心勘驗鑒定, 結論為小麥枯死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除草劑產生的藥害。 之後, 肖某把農藥經銷商陳某告上法庭, 請求判令其賠償損失。 法院經審理, 判決陳某賠償肖某全部損失費用8700元。

點評:從本案的農藥產品品質鑒定結論來看, 被鑒定的麥田專用除草劑是冒用他人的登記證號等標識、有效成分為零的農藥產品, 無疑屬於假農藥。

產品品質法第50條規定:“在產品中摻雜、摻假, 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 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 責令停止生產、銷售, 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 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 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

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也就是說, 本案中經銷商陳某除承擔因銷售假農藥而給肖某造成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外, 還應當承擔銷售不合格產品的行政責任。

銷售假種子, 賠償沒商量

案例三:去年春節前, 農民李某被一種業公司的番茄廣告所吸引,第2天就將種子款匯到了種業公司。同年4月下旬,大棚裡的番茄進入成熟期,可長成的果實與廣告完全不符,裡面多數是空的,且又酸又澀。事後,李某將種業公司告上法庭。法院經審理認為,該種業公司以“產量高、市場暢銷”等描述性語言發佈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了原告,故被告所銷售的種子屬假種子。最後經法院調解,種業公司一次性給付李某賠償金1.2萬元。

點評:種子法第49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假、劣種子。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打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下列種子為假種子:㈠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其他種品種種子的;㈡種子種類、品種與標籤標注的內容不符或者沒有標籤的。 ”實踐中,以非種子冒充種子的情況雖不多見,但危害巨大、後果嚴重。

農民因購買“問題種子”而遭受損失的,有權獲得賠償。賠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購種價款;二是有關費用,包括因種子品質問題所帶來的欠收、絕收導致的其他投入、農田閒置的浪費及應得利潤的損失、為獲得賠償而發生的費用;三是可得利益損失。

農民李某被一種業公司的番茄廣告所吸引,第2天就將種子款匯到了種業公司。同年4月下旬,大棚裡的番茄進入成熟期,可長成的果實與廣告完全不符,裡面多數是空的,且又酸又澀。事後,李某將種業公司告上法庭。法院經審理認為,該種業公司以“產量高、市場暢銷”等描述性語言發佈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了原告,故被告所銷售的種子屬假種子。最後經法院調解,種業公司一次性給付李某賠償金1.2萬元。

點評:種子法第49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假、劣種子。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打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下列種子為假種子:㈠以非種子冒充種子或者以此種品種種子冒充其他種品種種子的;㈡種子種類、品種與標籤標注的內容不符或者沒有標籤的。 ”實踐中,以非種子冒充種子的情況雖不多見,但危害巨大、後果嚴重。

農民因購買“問題種子”而遭受損失的,有權獲得賠償。賠償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購種價款;二是有關費用,包括因種子品質問題所帶來的欠收、絕收導致的其他投入、農田閒置的浪費及應得利潤的損失、為獲得賠償而發生的費用;三是可得利益損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