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為什麼200年不摘?三個說法很奇特

對於北京故宮, 有些人熟悉, 有些人陌生。 不過都不要緊, 我們今天可以借著這篇文章, 慢慢地去瞭解它。 北京故宮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後修建的, 作為皇家宮殿也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過去, 北京故宮是皇上住的地方, 戒備都十分森嚴, 普通老百姓都不能靠近。 就連朝廷裡大臣, 想要進去, 也不能帶武器。 否則, 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刺客行動, 到時候誰都擔待不起。 不過, 今天要是各位到北京故宮去遊玩時, 卻可以看到在故宮一塊匾額上插著一根箭。

在故宮這樣講究氣派森嚴的地方, 匾額上插著一根箭, 怎麼看, 都有些猥瑣的感覺。 從匾額上面刻的字我們可以認出, 這個匾額是“隆慶門”的匾額。 隆慶門在故宮裡頭, 算是老一輩的建築了。 它在朱棣遷都時, 就已經修建完成。 別看名氣不大, 但處的位置非常關鍵, 正是故宮裡外朝和內廷的交界處。

故宮的外朝以三大殿為主, 主要是皇帝跟大臣辦公的地方, 尋常時候看到的舉辦朝會, 就是在外朝。 而內廷是皇帝跟後宮嬪妃、太后居住的地方, 也就是皇帝的私人住所。

在古代, 內廷除了皇帝的特殊召見, 所有大臣都不得入內, 包括皇親國戚。 所以, 一般人是不能私自靠近隆慶門,

否則是要論罪的。

這麼一個重要的地方, 怎麼插上一根箭呢?通常流傳的, 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 這是明末年間, 李自成率領闖軍攻打北京時。 李自成看到隆慶門時, 抬手一箭, 正中匾額。 據說後來清軍入關後, 看到這個匾額時, 就把箭留了下來。

意思就是警告後來的皇帝, 你們要是不好好幹, 下一個亡國的就是你們。

這種說法最不靠譜的地方, 在於這個匾額上面寫的可是滿漢兩種文字。 在很多晚清民國時期的故宮老照片當中, 我們都可以看到有兩種文字的匾額。 所以, 總不能讓崇禎皇帝提前把清朝的匾額掛到自己的家門上吧。

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匾額, 很多都是老匾額被破壞後, 新造上去的, 上面刻的只有漢字。

第二種, 講的是清朝嘉慶年間, 因為貪污腐敗嚴重, 各地起義四起。 而在北京一支由天理教教徒率領的起義軍, 正殺向紫禁城。 一路叮鈴哐啷的,居然打到了隆慶門附近。結果在亂軍之中,箭頭射在了隆慶門上。起義軍最後還是沒能掀起太多的波瀾,就被鎮壓下去。嘉慶皇帝為了警示後人,就讓人把箭留了下來。

上面兩個故事,其實相差不多,也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差別只是在於第二個有過正史記載。

第三個說法顯得普通了很多,說是修繕故宮時,“隆慶門”上不止有一個箭頭。可拔掉這個箭頭後,工作人員發現不好修復,就又插了回去,所以就一直待到了現在。不過這三種說法,到底哪種是正確的,至今也無人知曉。

一路叮鈴哐啷的,居然打到了隆慶門附近。結果在亂軍之中,箭頭射在了隆慶門上。起義軍最後還是沒能掀起太多的波瀾,就被鎮壓下去。嘉慶皇帝為了警示後人,就讓人把箭留了下來。

上面兩個故事,其實相差不多,也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差別只是在於第二個有過正史記載。

第三個說法顯得普通了很多,說是修繕故宮時,“隆慶門”上不止有一個箭頭。可拔掉這個箭頭後,工作人員發現不好修復,就又插了回去,所以就一直待到了現在。不過這三種說法,到底哪種是正確的,至今也無人知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