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80年彈指一揮間,射洪在抗日戰爭中的歷史回憶錄丨文小灰

射洪日記 · 小城心事

方輿

射洪

+

一個地方發展得怎麼樣, 就看這四點:扼守咽喉的地理;富有靈性的河流;名人輩出的歷史;處於最好的時代。

朋友, 炸彈已經爆發了, 這不是“一·二八”(編者注:日軍於1932年1月28日晚, 向上海閘北的國軍發起的攻擊)的局部戰爭, 這是“一·二八”以來全面戰爭的開始, 在我們國家民族存亡的最後關頭, 我們大聲疾呼地說, 我們民族意識是酷愛和平的, 和平絕望了, 我們腦海裡己深深印刻著“犧牲”兩個字, 我們要以奮鬥求和平, 要為和平而奮鬥, 最後的和平終屬我們。

——1937年7月, 射洪縣各愛國團體聯合創辦的抗日刊物《抗戰旬刊》的開場白

8年抗日戰爭, 在射洪50余萬的人口中, 入伍青壯年達到了驚人的2.5萬人, 即每20個射洪人中就有一個人走上前線.

射洪和大後方的其他地方一樣, 為這場聲勢浩大的衛國戰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血液。

在射洪中學, 學生們每天抽課外活動時間, 集結列隊上街遊行, 為喚醒人民大眾的救國熱情, 沿途高喊抗日歌曲, 聲勢浩大, 振奮人心。

每個學生人手一本《抗日救亡歌曲集》, 學生除了在音樂課時學唱外, 每次集會都要由老師再次教唱, 因此, 在課外活動休息時總能聽到學生們的歌聲不斷。

當時, 《流亡三部曲》、《黃河大合唱》等是必不可少的曲目。

抗戰時期, 國家對棉花的需求與日俱增, 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政府為增加棉花產量, 以射洪作為重要的棉花種植區域, 並形成了以射洪為中心的產綿基地, 廣泛推廣美棉品種, 改進栽培技術。

1937年, 射洪於家壩的棉花種植受到褒獎, 畝產為全川的冠軍。

抗戰初期沿海迅速淪陷, 海鹽被日本人控制, 導致了川鹽需求和產量的激增, 射洪鹽業也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高峰。

全縣鹽井超過一萬口, 土灶達2000餘戶, 從事鹽業生產的工人多達15000多名, 與鹽業相關的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

1937年後,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

綿陽至璧山公路,在政府的嚴令下短時間之內搶通,這條與涪江並行的公路也就是現在省道205、國道247的前身。

距離重慶僅兩百公里的射洪,也是戰時的大後方。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射洪飲食行業的新變化,這一時期的射洪,尤其是太和鎮的飲食行業在規模上、數量上、技術上都達到了空前的水準。

僅東門橋至車路口一帶(德勝街)就有餐飲業29戶,全城10%的人口從事飲食行業,堪稱川中地區飲食文化中心,且菜品深受(重慶)下河幫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後來射洪餐飲業的發展。

1940年抗日戰爭處於艱難時期,在老縣城金華,人們拆去了北街公園口大門內的功德碑,在遺址上新建了高12米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據後來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忠烈將士名錄》記載,射洪在抗戰期間共陣亡將士476人。

西元2017年7月7日0時;

方輿射洪 整理(圖片源自網路)。

1937年後,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

綿陽至璧山公路,在政府的嚴令下短時間之內搶通,這條與涪江並行的公路也就是現在省道205、國道247的前身。

距離重慶僅兩百公里的射洪,也是戰時的大後方。

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射洪飲食行業的新變化,這一時期的射洪,尤其是太和鎮的飲食行業在規模上、數量上、技術上都達到了空前的水準。

僅東門橋至車路口一帶(德勝街)就有餐飲業29戶,全城10%的人口從事飲食行業,堪稱川中地區飲食文化中心,且菜品深受(重慶)下河幫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後來射洪餐飲業的發展。

1940年抗日戰爭處於艱難時期,在老縣城金華,人們拆去了北街公園口大門內的功德碑,在遺址上新建了高12米的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據後來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忠烈將士名錄》記載,射洪在抗戰期間共陣亡將士476人。

西元2017年7月7日0時;

方輿射洪 整理(圖片源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