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王三喜祛濕:你還在用食療嗎?這個方法祛濕不用吃藥不用喝湯,動動手就行

濕氣重整個人都會變得病懨懨的, 中醫有句話講濕乃萬病之源, 今天教大家不用吃藥也不用通過食療祛濕的方法, 只需要動動手每天堅持下就能很多得將身上的濕氣祛除。

找到下面所講的3個穴位, 按照方法按摩, 或者艾灸就能有效祛濕防濕。

1.足三裡穴

這個位置在外膝蓋下面三寸, 也就是在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 將艾條使用10~15分鐘;艾罐則是進行艾灸20~30分鐘左右, 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

2.隱白穴

這個穴道在腳上大腳趾末節的內側, 距離腳趾甲的距離大約是0.1寸左右。 隱白穴是脾的重要穴道之一, 和身體之中的小虎功能密不可分。 則個時候可以在隱白穴中進行艾灸, 用艾條大約5~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能夠起到很好的祛痰祛濕的作用。

3.合穀穴

中醫方面認為, 這個穴位是大腸經的一個總開關,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臉部的皮膚出現了紅血絲, 那麼可以在合谷穴進行艾灸, 能夠起到非常好的緩解作用。 合穀穴具有很好的升清降濁以及疏通氣血的作用。 但是, 如果是一些體質比較差或者是懷有身孕的女性, 那麼在進行這個穴位艾灸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 最好能夠禁止使用。

下面的3個穴位是通過按摩也能將濕氣祛除;

湧泉穴

位置:足底, 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 每次點揉3-5分鐘, 以有酸痛感為佳, 兩側交替進行。 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 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2.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 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 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 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 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 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 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 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3.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