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重新認識少陰三急下,為何無燥屎卻反而“急下之呢”?

大承氣湯既非專為陽明而設, 也非專為瀉下燥屎而設——但凡病急熱甚、氣機閉塞、實邪阻滯, 均可用大承氣湯瀉熱開閉去實邪。

《傷寒論》第321條的總病機是“熱邪亢盛, 火移小腸, 泌別失職, 氣機窒塞”, “自利清水, 色純青”的“熱結旁流”之說有待商榷。

“少陰三急下證”是邪從少陰本而熱化的實熱證, 此時, 邪熱鴟張, 傷津損氣, 故用大承氣湯釜底抽薪, 此即《內經》“其滿三日者, 可泄而已”之意。

少陰病從本化熱的熱證,

其熱為實熱, 是《傷寒論》繼承《素問·熱論》的六經病理論而提出的一類病症。 少陰實熱證的典型證候大承氣湯證, 它是溫病過程中的氣分實熱證, 與陽明病沒有關係。

用“大承氣湯”未必要有“燥屎”

關於少陰病的大承氣湯證, 習慣上稱之為“少陰三急下證”, 現存文獻對使用大承氣湯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凡用大承氣湯, 就必定涉及陽明;一是認為凡用大承氣湯, 就一定是下燥屎。

事實上, 大承氣湯既非專為陽明而設, 也非專為瀉下燥屎而設——但凡病急熱甚、氣機閉塞、實邪阻滯, 均可用大承氣湯瀉熱開閉去實邪。 溫病學家用大承氣湯瀉下邪熱, 不以大便是否秘結作為指征便是明證, 故有“傷寒下不厭早, 溫病下不厭遲”和“傷寒只一瀉便止,

溫病可一下再下”的說法。

在《傷寒論》“少陰三急下證”的三條原文中, 除第322條“不大便”之外, 其他兩條均未見到與大便相關的明確表述, 而陽明腑實證則頻繁出現“燥屎”——“不大便”的提法與“燥屎”的表述, 其本質意義上是存在差別的。

只有跳出大承氣湯只能用於“瀉下陽明燥屎”的教條認識, 才能正確理解“少陰三急下證”的病機和治則。

《傷寒論》第320條說:“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 口燥咽幹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剛得二三日, 就出現咽幹口燥, 說明少陰病從熱化, 熱邪亢盛, 耗津傷陰。 起病之初, 即見邪熱傷陰, 足證其熱邪兇猛, 來勢洶洶, 如不及早清除熱邪, 則會熱極生風而出現驚癇瘈疭, 口噤反張等危候, 故以大承氣湯急下之,

以清除熱邪, 保存陰津。

《傷寒論》第321條:“少陰病, 自利清水, 色純青, 心下必痛, 口乾燥者, 可下之, 宜大承氣湯。 ”由於少陰心與手太陽小腸互為表裡, 心火亢盛, 下移小腸, 小腸不能泌別清濁, 致使正常走入腸道的膽汁也隨之而下, 所以自利清水, 色黑青;由於泌別清濁失職, 水分不能化生津液, 自利清水的同時而見口乾燥;熱傷氣滯, 氣機窒塞而心下疼痛, 故其總的病機是“熱邪亢盛, 火移小腸, 泌別失職, 氣機窒塞”。

“自利清水色純青”並非“熱結旁流”

現有文獻都認為《傷寒論》第321條屬於“燥屎幹結, 糞水旁出”的“熱結旁流”, 筆者認為, 該說法與臨床實際不符, 其理由如下:

1.“熱結旁流”的現象在臨床很難見到, 即便見到類似現象, 也與治療等外界因素干預有關, 疾病本身的熱結旁流現象不符合腸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機制, 歷代醫家關於“熱結旁流”的內涵、外延也模糊不清, 故有深入研討的必要。

2.自利清水說明腸中水分充足, 腸中水分充足就很難以形成燥屎幹結, 即便已先有燥屎幹結, 如果腸中又聚集了大量水分,則原本幹結的燥屎也會軟化而外排。

3.如果是燥屎幹結,堵塞腸道,即便是氣也難以漏過,更別說是水。陽明病篇以小承氣湯試診“轉失氣”,就是通過刺激腸道蠕動,才能使氣借機從燥屎的縫隙中露出,在沒有用藥的前提下,水分源源不斷的越過燥屎而下利是不太可能的。

4.下利必定是腸道受到刺激,蠕動速度加快、幅度增大,若腸中有充足水分,其燥屎必會隨著下利排出,下利清水而燥屎仍舊滯留腸中的情況不符合臨床實踐。

5.若腸中燥屎幹結,表明津傷已達到極致,就不應只是“口乾燥”,而應是“口燥渴”。“口乾燥”是相對的氣不化津,“口燥渴”則是絕對的津液匱乏。

6.《傷寒論》第374條說:“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燥屎與稀糞混雜而下,腸中先有燥屎,又有水分,才出現了下利與燥屎同見的情況,燥屎不可能在水分下排的時候頑固地滯留在腸道。

7.《傷寒論》第321條津傷輕於第320條,氣滯輕於第322條,所以彼兩條都言“急下之”,而本條則說“可下之”。本條病在少陰經,並非自陽明傳來,其燥屎從哪裡來的呢?

綜上,《傷寒論》第321條是少陰心火過旺,小腸熱盛,泌別失職,氣機窒塞,所以出現“自利清水,色純青”,“熱結旁流”之說有待商榷。

“少陰三急下”屬溫病

《傷寒論》第322條說:“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六七日,提示其時日較久,病程較長,病人出現了腹脹、不大便,機理是心火亢盛,熱傷氣滯,小腸氣滯不通,故見腹脹滿、不大便。

在陽明病篇,用到大承氣湯的有16條原文,有10條以上均涉及到“燥屎”和“宿食”,並明確提出“屎定鞕,乃可攻之”“不鞕者,不可與之”。而在用大承氣湯攻下前又以小承氣湯試診:“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可見,“陽明腑實有燥屎”這一用大承氣湯的指征異常明確和嚴格,體現了“傷寒下不厭遲”的原則。

那麼,為何唯獨少陰病三急下證並無燥屎的徵象,卻反而“急下之呢”?

這顯然是溫病“下不厭早”的意思,與其他使用大承氣湯的用意截然不同。

第一,少陰病三急下證與陽明腑實無關,而是少陰熱化證中的實熱證,是少陰心火亢盛,熱盛傷津,熱傷氣滯,小腸泌別失職,所以見到“口乾咽燥”“腹脹、不大便”以及“下利清水、色純青”,它是與陽明腑實證截然不同的溫病氣分證。

第二,“急”與“緩”相對,既有時間概念,也有速度概念。“急下之”就是要及早,要快速地清瀉邪熱,與有無燥屎無關。不能因用大承氣湯,就說涉及陽明,事實上,“急下之”正是溫病學家“溫病下不厭早”的理論淵源。

第三,“少陰三急下證”是邪從少陰本而熱化的實熱證,正是邪熱鴟張之時,火越燒越旺,傷津損氣的結果會越來越嚴重,故用大承氣湯釜底抽薪,使邪熱驟除,此即《內經》“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之意。

如果腸中又聚集了大量水分,則原本幹結的燥屎也會軟化而外排。

3.如果是燥屎幹結,堵塞腸道,即便是氣也難以漏過,更別說是水。陽明病篇以小承氣湯試診“轉失氣”,就是通過刺激腸道蠕動,才能使氣借機從燥屎的縫隙中露出,在沒有用藥的前提下,水分源源不斷的越過燥屎而下利是不太可能的。

4.下利必定是腸道受到刺激,蠕動速度加快、幅度增大,若腸中有充足水分,其燥屎必會隨著下利排出,下利清水而燥屎仍舊滯留腸中的情況不符合臨床實踐。

5.若腸中燥屎幹結,表明津傷已達到極致,就不應只是“口乾燥”,而應是“口燥渴”。“口乾燥”是相對的氣不化津,“口燥渴”則是絕對的津液匱乏。

6.《傷寒論》第374條說:“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燥屎與稀糞混雜而下,腸中先有燥屎,又有水分,才出現了下利與燥屎同見的情況,燥屎不可能在水分下排的時候頑固地滯留在腸道。

7.《傷寒論》第321條津傷輕於第320條,氣滯輕於第322條,所以彼兩條都言“急下之”,而本條則說“可下之”。本條病在少陰經,並非自陽明傳來,其燥屎從哪裡來的呢?

綜上,《傷寒論》第321條是少陰心火過旺,小腸熱盛,泌別失職,氣機窒塞,所以出現“自利清水,色純青”,“熱結旁流”之說有待商榷。

“少陰三急下”屬溫病

《傷寒論》第322條說:“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六七日,提示其時日較久,病程較長,病人出現了腹脹、不大便,機理是心火亢盛,熱傷氣滯,小腸氣滯不通,故見腹脹滿、不大便。

在陽明病篇,用到大承氣湯的有16條原文,有10條以上均涉及到“燥屎”和“宿食”,並明確提出“屎定鞕,乃可攻之”“不鞕者,不可與之”。而在用大承氣湯攻下前又以小承氣湯試診:“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可見,“陽明腑實有燥屎”這一用大承氣湯的指征異常明確和嚴格,體現了“傷寒下不厭遲”的原則。

那麼,為何唯獨少陰病三急下證並無燥屎的徵象,卻反而“急下之呢”?

這顯然是溫病“下不厭早”的意思,與其他使用大承氣湯的用意截然不同。

第一,少陰病三急下證與陽明腑實無關,而是少陰熱化證中的實熱證,是少陰心火亢盛,熱盛傷津,熱傷氣滯,小腸泌別失職,所以見到“口乾咽燥”“腹脹、不大便”以及“下利清水、色純青”,它是與陽明腑實證截然不同的溫病氣分證。

第二,“急”與“緩”相對,既有時間概念,也有速度概念。“急下之”就是要及早,要快速地清瀉邪熱,與有無燥屎無關。不能因用大承氣湯,就說涉及陽明,事實上,“急下之”正是溫病學家“溫病下不厭早”的理論淵源。

第三,“少陰三急下證”是邪從少陰本而熱化的實熱證,正是邪熱鴟張之時,火越燒越旺,傷津損氣的結果會越來越嚴重,故用大承氣湯釜底抽薪,使邪熱驟除,此即《內經》“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之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