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東西南的一個縣,名字難認名氣卻很大,人口超120萬

山東位於中國的華東地區, 省會濟南, 歷史文化悠久, 曾為齊國和魯國舊地因此也被稱為“齊魯”, 簡稱“魯”, 地處黃河下游, 因地處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山東”,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祥地, 孔子、孟子都出生在此, 在山東眾多縣中有一座位於省內的西南地區, 人口已超120萬, 名字難認名氣卻很大。

這就是地處魯豫交界處的鄆城縣(鄆城縣中的“鄆”讀作[yùn], 此字平時用的少, 不容易認, 但是提到《水滸傳》宋江出生地大家是盡人皆知, 有人聽到“[yùn]城”可能會知道, 但是對這個字卻不一定熟悉), 鄆城縣隸屬地級的菏澤市管轄, 上古時期就已有先民在此居住, 夏朝時, 鄆地為古九州之一的徐州所屬, 商朝時稱之為庇, 曾經商王祖乙曾遷都到這裡, 周朝後成為封國, 春秋時為魯國之地, 西元前587年在此築城名鄆(此為鄆城名字鄆的由來), 戰國時, 此地曾為齊國之地。

秦朝統一天下後實行郡縣制, 鄆城境內分為廩丘縣和鄆等城池, 劉邦建立漢朝後在鄆邑西分設廩丘縣和黎縣, 屬兗州東郡。 東漢時屬濟陰郡, 三國時此地為曹魏政權所有, 屬兗州東郡廩丘, 兩晉時曾為濮陽國廩丘縣。

隋朝開國後, 於西元590年設鄆州, 開皇十八年時改萬安縣委鄆城縣(此為鄆城縣設縣的開始), 唐朝時於天佑二年即西元905年改鄆城縣為萬安縣, 雖在唐朝時多次歷經多次歸屬變遷, 鄆城基本都為州、郡縣的治所之地。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時期, 複改為鄆城縣, 屬濟州。

北宋時屬濟州濟陰郡, 靖康之難後金朝對鄆城地區進行了統治, 此時屬濟州, 元朝時屬濟甯路, 明朝朱元璋開國後, 屬兗州府, 清朝時屬曹州府, 清亡後, 1914年鄆城屬濟寧道, 1928年時直屬山東省, 1949年鄆北縣合併到鄆城, 屬平原省菏澤專區, 1952年撤平原省鄆城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 1958年改屬濟寧專區,

1967年鄆城屬菏澤地區, 2000年成立新的地級菏澤市, 鄆城縣隨之歸屬之至今。

鄆城縣歷史上人才輩出, 比較出名的為宋江, 宋江是山東鄆城縣水堡鄉宋家村人, 《水滸傳》中梁山伯起義首領及時雨宋江的原型,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和小說中有差異, 但大體人物描述吻合。

同時小說中描述的另一位人物托塔天王晁蓋也被描述的和鄆城縣有關,只是無從考證而已。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的說法,可以說非常的有名。

同時小說中描述的另一位人物托塔天王晁蓋也被描述的和鄆城縣有關,只是無從考證而已。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的說法,可以說非常的有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