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和平斡旋的始祖

春秋時期, 被中原目為蠻夷的南方楚國逐漸強大, 屢次北上爭霸, 中原先後出現齊桓、晉文等傑出君主, 抑制楚國擴張, 維護中原, 到後期, 中原各國紛爭加劇, 特別是中原大國晉國, 陷於六卿之爭, 無力顧及楚國, 楚國危害越來越大, 小國苦不堪言。

宋國國君是微子後裔, 與鄭國一樣, 夾在南北交界, 經常被楚國北上、中原強國南下爭戰搞得焦頭爛額, 宋國追求和平的動力和決心最大, 西元前597年, 由宋國大夫華元發起弭兵之會, 晉、楚當權者相會于宋西門之外, 訂立互不相侵之約, 但不久即告破裂。 鄭國子產促成的第二次弭兵之會也收效甚微。

西元前546年, 宋國大夫向戌和晉國楚國的當權者私交甚好, 再次萌生促進和平的念頭, 他先到晉國拜見趙武趙文子(趙氏孤兒中的孤兒), 趙文子和韓宣子等大臣商量, 韓宣子說, 戰爭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 但是, 我們要先答應他,

不然楚國先答應了, 我們就會喪失人心。 晉國同意向戌的建議。 向戌便向楚國遊說, 楚國答應了, 又去了齊國、秦國, 兩國也都同意。

當年年中, 盟會在宋國舉行, 晉國最先到達會場, 鄭、魯、齊、陳、衛、邾、楚、滕、曹、許各國也先後到齊, 盟會包括宋國在內共有13國參加,

秦國僻處西方, 同意弭兵但沒有出席。 據《左傳》記載, 晉、楚軍隊以車為城分處營左右。 經向戌斡旋, 晉、楚雙方達成協議, 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和他們的附庸邾、滕等小國之外, 其他各國都要“晉楚之從, 交相見”, 即晉之盟國要朝貢楚, 楚之盟國要朝貢晉, 奉晉、楚為共同霸主。

會議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歃血儀式, 楚國搶先歃血以示第一, 爭當第一輪盟主。 面對咄咄逼人的楚國, 晉國讓步。 這一次和平大會也稱宋蒙門之盟。 第二年, 齊、陳、蔡、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國國君朝晉;冬, 魯、宋、陳、鄭、許等國國君朝楚, 宋蒙門之盟得到認真貫徹執行, 各國十幾年沒有發生大的戰事, 推動了三次的弭兵之會, 至此終成事實。

向戌促進和平之會後, 得到國君賞賜而沾沾自喜, 向同僚子罕誇耀, 子罕說, 軍事從來就是存在的, 它又是威懾不法行為、伸張正義的工具, 怎麼能廢除它呢?沒有這個威懾, 就會有人無所顧忌, 一定會出亂子, 國家也會滅亡, 你努力廢除它, 用謊言欺騙諸侯, 有什麼功勞值得賞賜呢?向戌聽後啞口無言,

便向國君辭去賞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