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洪承疇13萬大軍發動松山之戰,崇禎被皇太極的一個小計謀而傷了根本

很多人認為, 明朝最後的精銳在孫傳庭手中, 於大明崩塌前夕覆沒, 故有“傳庭死而大明亡"之說。 其實不然, 大明朝時期真正的精銳是毀于萬曆, 即毀於薩爾滸戰役, 經過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建立起的明朝最能打的部隊, 明軍中的流砥柱, 在薩爾滸戰役中損失殆盡, 故有人說明始亡于萬曆。 要說崇禎時期的精銳部隊也並非是孫傳庭手中的大多臨時拼湊的士兵, 真正的精銳是喪失于洪承疇之手。

末年的明朝, 已經腐敗到了極點, 正如當時有人形容:“文武大小官員, 俱是錢買的。 文的無謀, 武的無勇。 管軍馬者, 克軍錢;造器械者, 減官錢。 軍士日不聊生, 器械不堪實用, 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時, 反趁勤王, 一味搶掠。 ”在這樣的背景下, 崇禎領導下的明朝還在進行兩線作戰, 在西北和農民起義軍打, 在東北和滿清打。

此時的遼東, 已經沒有了袁崇煥、趙率教、滿桂、何可綱等一批能臣武將, 孫承宗又告老還鄉, 曾經固若金湯的關寧錦防線此時已千瘡百孔。 崇禎帝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 急需一場勝利來穩定局面, 而此時的明朝被長期的兩線作戰拖的疲憊不堪, 為擺脫陷於兩線作戰的困局, 必須先集中兵力消滅一方,

於是, 松山之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

1640年4月, 洪承疇從全國徵調了幾乎所有的精銳力量, 13萬大軍全部壓入了遼西。 洪承疇總結了薩爾滸失敗的教訓, 那就是兵力過於分散而被各個擊破, 於是洪承疇將把13萬軍隊集中起來, 抱成一個團。 於此同時,

皇太極也在總結上次失敗的教訓, 那就是關寧錦防線不可強攻, 只可智取。 起初, 雙方軍隊有過幾次小規模的戰鬥, 明軍全部得勝。 此時, 即便經過多年的挖空, 明朝精銳的實力依然足可以和滿清八旗相匹敵, 但雙方的統治者卻分出了高下。

皇太極敏銳洞察出戰場的根本局面,

明軍前重後輕, 貌似強大, 但後防上卻弱不禁風, 掐斷其糧道是最好的取勝方法;而此時的崇禎在根本不瞭解戰局的情況下, 強令洪承疇進兵, 心急而又猜忌多疑的崇禎根本沒有想過, 火槍兵加步兵在運動戰中是不可能戰勝機動性極強的騎兵的, 以已之短攻敵之所長, 最後喪失了傾國精銳。 關寧錦防線的優勢在於守, 而非攻, 集全國精銳去打皇太極, 正中了皇太極的圍錦打援之計。 當時, 如果崇禎在東北能穩住皇太極, 即使是假裝議和也好, 偏偏崇禎又盲目自大不肯低頭。 如果當時能夠集中精銳打擊李自成, 可能就不會有1644年的災難的發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