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暑假逼孩子做作業,不如教他做家務,看完你就明白了!

1

只有捨得, 孩子才能成長

前兩天, 我去一位朋友那裡辦事, 恰好碰到她放暑假回家的兒子, 正在晾曬洗好的被單。

這讓我很驚訝,

因為現在的孩子放了暑假, 就在家裡做小王子、小公主, 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伺候, 很少能主動幫著做家務的。

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 朋友說兒子上學後, 她洗衣服的時候會把兒子叫到洗衣機旁, 告訴孩子洗衣機怎麼用, 有時候她下班晚了, 就會打電話讓兒子自己把換下的衣服放洗衣機, 她回家時, 衣服也已經晾好了。

慢慢地習慣了, 兒子洗完澡看媽媽沒回來, 就自己主動把衣服洗好, 洗衣機不能洗的衣服, 孩子也會自己動手洗。

朋友還得意的說, 孩子放假回家不僅會幫著做家務, 還懂得心疼人, 每次放假帶回來的衣服鞋子, 都是乾乾淨淨的, 從來不用她收拾。

問他為什麼, 孩子說, “反正衣服鞋子總是要洗的, 自己也能幫媽媽做”。

這位朋友說她沒有別的訣竅, 只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孩子就很快去做並且願意學會。

我聽到有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懂得心疼她, 其實都是你沒給孩子機會, 自己做家務的時候從來捨不得孩子看著學著, 孩子根本就沒意識到可以幫助媽媽做一些事情,

時間長了, 孩子對你的付出也就習以為常了。

2

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

有的媽媽認為, 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 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 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 就會更優秀嗎?

據我所知, 朋友的孩子雖然做家務, 但絲毫沒影響到學習, 都是把一天的作業寫完再適當做些家務。

而那些一放暑假既不看書, 也不做作業的孩子, 他們都肆無忌憚的把時間都花在玩遊戲、看電視上了。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 就業率為15:1, 收入比後者高20%, 而且婚姻更幸福。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 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 讓孩子做家務, 是我們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 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正如俗語說說:“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只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 才能做成一番大事業。

3

想讓孩子更優秀, 就讓他做家務吧!

做家務讓孩子更自信!

家長有沒有發現, 如果請孩子幫一個小忙後, 孩子會特別快樂,

這就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用。

對於一個人來說, “被使用”和“被需要”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 這是我們自信、自尊的源泉。

如果家長事事包辦, 表面上是為孩子好, 實際上剝奪了孩子享受成功體驗的權利。

做家務讓孩子更有責任心!

一位媽媽跟我訴苦, 女兒一點都不孝順:她有次生病發燒, 在床上躺著, 讓女兒收拾下桌子, 而孩子冷淡地回答:“我不是保姆!”

我問她:“你平時讓孩子做家務嗎?”媽媽回答說:“從來沒有...”

她說平時怕耽誤孩子學習, 怕孩子累著, 沒讓孩子做家務, 所以一旦需要孩子的時候, 孩子不可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父母, 對待家庭, 他會覺得那不是分內的事。

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個不可少的重要成員, 沒有家務勞動的鍛煉,孩子就很難有這種責任感。

做家務讓孩子更獨立!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

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做家務的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平時都是坐享其成,從來不知道洗衣做飯的辛苦,稍微吃的不好就發脾氣不吃飯了。

如果讓孩子也體驗下在廚房做飯有多累,孩子就會明白,這些香噴噴的飯菜有多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爸爸媽媽的付出,也懂得了感恩。

4

怎麼引導孩子積極做家務呢?

自主安排家務計畫

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家務的父母,可以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幹,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畫,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

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在孩子面前適當懶點

都說:懶媽媽最容易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見過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務的媽媽,“我家孩子就是不會做家務,其他什麼都好”,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麻利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孩子插手的機會都沒。

不要說孩子會不會做,給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一切都是媽媽代勞,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以跟媽媽一起做飯嗎”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表示不願意,可能是剛好這個家務孩子不喜歡做,父母沒有給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最好不要用金錢誘惑孩子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是有獎勵的,適當使用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財。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場交易,傷害了家庭責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做家務就有錢的意識,假如有天父母沒有兌現,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煉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其實從孩子1歲開始,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了。對照下面的家務年齡表,媽媽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什麼年齡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

沒有家務勞動的鍛煉,孩子就很難有這種責任感。

做家務讓孩子更獨立!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強,那麼他的生活能力自然而然地也高,他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強。

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最終目的應該是“分離”。

我們愛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獨立成長,堅強面對未來的風雨,有能力解決遇見的問題,而不是留在我們身邊,當一個“巨嬰”。

做家務的孩子懂得感恩!

孩子平時都是坐享其成,從來不知道洗衣做飯的辛苦,稍微吃的不好就發脾氣不吃飯了。

如果讓孩子也體驗下在廚房做飯有多累,孩子就會明白,這些香噴噴的飯菜有多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爸爸媽媽的付出,也懂得了感恩。

4

怎麼引導孩子積極做家務呢?

自主安排家務計畫

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家務的父母,可以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幹,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畫,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

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在孩子面前適當懶點

都說:懶媽媽最容易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見過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務的媽媽,“我家孩子就是不會做家務,其他什麼都好”,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麻利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孩子插手的機會都沒。

不要說孩子會不會做,給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一切都是媽媽代勞,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以跟媽媽一起做飯嗎”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表示不願意,可能是剛好這個家務孩子不喜歡做,父母沒有給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最好不要用金錢誘惑孩子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是有獎勵的,適當使用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財。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場交易,傷害了家庭責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做家務就有錢的意識,假如有天父母沒有兌現,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只局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煉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其實從孩子1歲開始,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了。對照下面的家務年齡表,媽媽們可以更好地把握什麼年齡的孩子該做哪些家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