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巧剝核桃,助力精准扶貧 | 上海援疆因地制宜,以產業促進當地百姓就近就業

▲葉城的核桃產業鏈讓當地百姓嘗到甜頭(圖:上海援疆葉城分指揮部)

今年夏天, 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依提木孔鄉16村的維吾爾族婦女吐孫阿依·買買提, 幾乎每天都會到村委會大院剝上大半天核桃。 和她圍坐一起勞動的, 還有同村其他50多位婦女和老人。 剝完之後, 她們會根據質檢員的要求按照核桃的顏色進行篩選分級, 將不同品相的核桃仁分別裝入對應的編織袋。 這樣一天工作下來, 吐孫阿依她們每人可以領到60元工資。

光靠剝核桃就能賺錢, 這在以往, 是她們想都不敢想的。 正是這些年上海援疆力量的不懈推動,

幫她們快速圓了“脫貧夢”。

自家核桃不用再去巴紮“賤賣”

吐孫阿依家的5畝核桃林, 種了好多年。 作為遠近聞名的核桃之鄉, 在葉城縣, 像吐孫阿依這樣以核桃為生的家庭並不在少數。 整個葉城縣的核桃種植面積約57萬畝, 年產量約12萬噸。 往年忙完核桃採收, 大家就用毛驢車把自家核桃拉到巴紮 (集市) 上一賣了事, 偶爾也會剝一些核桃仁, 但不過是在每公斤售價上稍微多賺幾塊錢, 總體收入十分有限。

但如今, 吐孫阿依已經不必拉著自家核桃去巴紮“賤賣”了。 2014年, 葉城縣引進了一家以生產核桃乳為主業的食品公司, 收購當地老百姓的核桃進行深加工。 該企業總經理安家良告訴記者, 落戶葉城之初,

他們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就拿最簡單的收購核桃來說, 很多村民喜歡用‘土辦法’剝核桃最外層的青皮——用塑膠膜包嚴後再把皮捂爛然後剝下。 這樣一來, 青皮汁很容易滲入核桃內, 原本的白核桃仁被染黑了, 價格起碼跌一半。 至於收來的核桃仁, 常常夾雜著細碎的殼, 難揀難分。 ”據安家良回憶, 有一次正是因為核桃仁裡夾雜的殼, 導致消費者崩壞了牙, 公司為此還倒賠給某月餅企業數十萬元。

如何既能幫助援疆企業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又能切實助推當地居民進一步增加收入, 上海援疆人一直在思索。 上海援疆幹部、葉城縣委副書記胡廣告訴記者, 初到葉城時的幾次下鄉調研, 有一個場景在他腦中揮之不去:“一些村子裡,

經常能看到不少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曬太陽、聊天。 我就在想, 有什麼辦法把這些富餘勞動力聚集起來, 讓他們圍在一起勞動增加收入。 ”

讓富餘勞動力在家門前賺錢

烏吉熱克鄉巴什硝爾艾日克3村黨支部書記木塔力普·吐爾遜曾對記者感慨:“其實好多村民也想打工多賺些錢, 但因為要兼顧農活不便外出, 往往是想想就沒了下文。 ”因此在農閒之時, 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曬太陽、聊天便成了“家常便飯”, 其中不少人, 還都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面對此情此景的上海援疆幹部們坐不住了。 今年起, 他們在葉城縣多個有條件的村莊開闢場地建立“剝核桃點”, 通過企業向各個點派遣質檢員, 對村民進行核桃篩選、分等、分類等技巧培訓,

由此吸引了大批村民在家門口直接從事核桃初加工。 這樣一來, 收來的核桃等於在源頭上有了第一道品質把控, 企業便能把精力集中在精加工上。 不僅如此, 上海援疆指揮部還為該企業提供了貸款擔保, 全力支持他們研發新產品。

在上海援疆力量的持續推動下, 那家生產核桃乳的企業如今已成為葉城縣核桃產業的龍頭企業, 並開始生產核桃油、核桃蛋白粉等高端產品。 不僅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還在多個城市建立了代理商, 目前已形成年產飲料8000噸、產值6000萬元的生產規模。 “企業利潤穩定了, 我們就能以相對更高的價格來收購村民們的核桃, 從而形成一個精准扶貧的良性迴圈。 ”安家良自信滿滿。

讓當地老百姓嘗到甜頭的,

不光只有葉城的核桃產業鏈。 莎車的巴旦木、澤普的紅棗、巴楚的甜瓜……這幾年, 上海援疆指揮部依託對口四縣的優勢農產品資源, 逐漸摸索出了一條“1+N+X”的產業促進就業之路。

據胡廣介紹, 所謂的“1+N+X”, 是通過1個龍頭企業從事深加工精加工, 建立若干(N)衛星工廠從事專業加工, 設立較多(X)個農村合作社進行初加工和粗加工的產業模式, 大量解決富餘農村勞動力, 實現普遍就業精准扶貧。 他告訴記者, 目前他們還在接洽一家以核桃青皮為原料生產染料的企業, 如果能成功落戶, 還將一步完善葉城縣的核桃產業鏈。 “以後, 這些在家門口剝核桃的百姓們只需多添一道工序, 便又能多掙一份剝核桃青皮的錢。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