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今隱士知多少?為何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位列其中

中國歷史上, 有個特殊群體, 那就是小說上常見的隱士。 一般來說, 是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 首先是“士”, 即知識份子。

安按照傳統觀念,

隱士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 也不是那些嚮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 更不是那些沒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只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 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歸納起來, 大多隱士都是道家人物, 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 比較有名的隱士, 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穀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林逋等等。 其中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 或從仕後隱居, 或出仕前隱居, 再加上人品及追求等方面, 所以一般也將他們歸為隱士一流的。

正所謂“小隱隱於野, 中隱隱於市, 大隱隱於朝”。

當然了, 有許多隱士因沒有留下著作或者其他原因而不為人所熟知。 但許多大隱士在當時的朝野是有極大影響力的。 比如商山四皓, 分別為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

他們不願意當官, 長期隱藏在商山, 出山時都80有餘, 眉皓髮白。 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 曾請他們出山為官, 而被拒絕。

後來劉邦欲廢長子劉盈, 而立次子如意為太子。 呂後按照張良之策, 聘請商山四皓。 有天, 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

見太子背後站著商山四皓。 四皓則言:“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 又有孝心, 禮賢下士, 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 ”劉邦知道大家很同情太子, 又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 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

魏晉以迄南北朝, 由於道家文化影響以及當時戰亂頻特別是門閥氏族之間傾軋爭奪, 湧現出許多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張華、潘岳、陸機、陸雲、郭璞、謝靈運、鮑照等。 許多的隱士儘管不身處官場, 卻對朝野勢力是有一定影響的。

當然有的隱士雖然無法影響朝野, 但文學或者其他成就也是非凡, 比如陶淵明, 名氣之大, 可謂無人不知。 另一位隱士, 宋代林逋先生, 未曾做過官, 也不屑做官, 一個人在杭州的小孤山上種梅養鶴。

攬清風賞明月, 水清淺處疏影橫斜, 月黃昏時暗香浮動。 觀庭前花開花落, 看天外雲卷雲舒, 活脫脫一個神仙。 在他死後, 皇帝也贈給他個諡號“和靖先生”。

當代有沒有隱士?有, 據說終南山隱居著大約五千個“隱士”, 儘管大多和仕途無關, 抑或厭倦了紅塵, 但有的應該也是有學問的,有崇尚自然的追求的。

隱士是個特殊的群體,存在決定意識,環境改變人品,是個普遍原理,但要徹底擺脫或徹底超越,是極其困難的,古代如此,如今更是如此。

但有的應該也是有學問的,有崇尚自然的追求的。

隱士是個特殊的群體,存在決定意識,環境改變人品,是個普遍原理,但要徹底擺脫或徹底超越,是極其困難的,古代如此,如今更是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