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開國皇帝為何餓死宮中

南北朝時期, 天下混戰, 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 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 佛教不僅在民間傳播, 更被當時的帝王所推崇, 梁朝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典型。

梁朝

蕭衍, 曾任齊國雍州刺史, 鎮守襄陽, 後乘內亂, 起兵奪取帝位, 建立梁朝。 蕭衍奪取帝位後, 勵精圖治, 南梁初期社會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 但是這種局勢並沒有維持下去, 梁武帝安頓好江山社稷, 消除種種後患之後, 很快便沉溺於佛教中不能自拔。 他下令廣建寺廟, 全民奉佛, 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大愛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 耗費無數錢財, 座座都規模宏大, 極盡華麗。 在他的帶動下, 舉國上下爭相修造, 到處都是寺院。 他還下詔優待僧尼, 出鉅資資助各地僧尼研習佛法、聚眾講經。 不僅如此, 梁武帝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 西元527年, 蕭衍捨身進入同泰寺, 當了三天和尚,

回宮後, 下令大赦天下, 並改元大通。 西元529年, 蕭衍第二次進入同泰寺, 這一次他脫下禦衣袞服, 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塵後穿上法衣袈裟, 長住於寺中, 自號三寶奴, 並親自主持法會, 向五萬善男信女講解《涅經》。 蕭衍執意要出家, 朝中大臣十分惶恐, 便一起跪於同泰寺外反復磕頭, 叩請皇帝還宮理政。 在寺中和尚的勸請下, 他才極不情願地回到朝廷。 然而蕭衍極度迷戀佛教, 反復四次捨身寺院。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 最後卻餓死于內宮, 不禁讓人驚詫萬分。

梁武帝

梁武帝早年無子, 於是便過繼侄兒蕭正德為嗣子做太子。 可是後來梁武帝生了個兒子, 取名蕭統, 隨即被立為太子, 而侄子蕭正德被改封為西豐侯。 這讓蕭正德心裡憤憤不滿。 加上後來梁武帝一心崇佛, 荒廢朝政, 於是蕭正德便勾結侯景發動政變, 這就是所謂的侯景之亂。

侯景原來是東魏大將, 因與政敵高歡不合從而轉投梁朝。 侯景本是奸詐小人, 眾人勸阻梁武帝且不可用, 而武帝執意接受侯景來投,

並授他為大將軍、封河南王、督河南諸軍事。 侯景看到皇族矛盾重重, 認為有機可乘, 於是同蕭正德勾結起兵發動政變, 答應事成之後讓蕭正德做皇帝。

最後叛軍攻進建康城, 困住宮城, 又引武湖水去漫宮城。 梁武帝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宮裡成為甕中之鼈, 被侯景囚禁於台城淨居殿, 不許人接近。 剛開始的時候, 侯景還派人送些粗茶淡飯給蕭衍吃, 後來連粗食也不給他送了, 這時蕭衍已經八十六歲, 被囚困的時候仍然誦經念佛、齋戒不輟, 由於沒有足夠的食物營養, 便被活活餓死了。 一朝君王, 竟然被活活餓死, 下場可謂淒慘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