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垣印記」新中國成立後炮兵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

張 垣 印 記

1957年7月9日, 炮兵學院成立。

編者按

1957年7月9日, 國防部向全軍發佈命令, 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在宣化正式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曾是炮兵最高學府, 我軍第一部炮兵戰術教程在這裡誕生, 第一代炮兵、防空兵理論專家在這裡成長, 培養了500名以上軍級幹部。 隸屬總參炮兵部。 主要任務是培訓炮兵和防空兵旅、團、營軍政指揮員。 自1958年3月1日起先後培訓、輪訓和函授了各類幹部數萬名。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介紹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 歡迎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宣化炮兵指揮學院

炮兵指揮學院的前身為延安炮兵學校。 1944年秋, 在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基礎上成立。 校長郭化若, 政治委員邱創成, 1945年8月由朱瑞代校長, 校址在南泥灣的陶堡峪。 1945年9月23日, 延安炮校奉命開赴東北, 在朱瑞校長的帶領下, 在通化組建為東北炮兵部隊。

1946年4月, 國民黨軍隊進攻“南滿”, 學校由通化移駐牡丹江。 同年7月, 學校被改名為“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 朱瑞兼校長, 邱創成任政治委員。 1947年1月, 賈陶兼任校長。 1948年10月1日, 朱瑞在攻克義縣戰鬥中不幸犧牲。 中央軍委特將炮兵學校命名為“朱瑞炮兵學院”。 1949年2月, 學校移至瀋陽東大營。 1950年8月, “朱瑞炮校”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校”。 1950年4月1日, 萬毅任校長。

宣化炮兵指揮學院

1956年5月, 中央軍委決定以軍事學校炮兵系為基礎, 分建炮兵學校。 1957年7月9日, 國防部向全軍發佈命令, 原軍委炮兵學校和南京軍事學院炮兵系合併, 在宣化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院, 承擔全軍炮兵、防空兵營團職軍事指揮員的培訓任務, 為解放軍發展史、教育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第一任院長由軍委炮兵司令貫陳錫聯兼任。 1958年3月1日, 正式開學, 1962年, 瀋陽高級炮校和錦州炮校先後改編, 部分人員歸口到炮兵學院。 “文化大革命”開始, 學校被迫停止招生, 1969年12月學院被撤銷。 1975年3月1日正式恢復招生, 定名為“炮兵軍政幹部學校”,

校長杜劍華, 政治委員高烽。 1977年11月, 又恢復為“炮兵學院”名稱。 院長王西元、楊曉明, 政治委員廖鼎琳、王德光。 1986年6月更名為“炮兵指揮學院”, 院長戚務政少將、張學箴少將, 政治委員齊鍵少將。 2004 年 7 月, 廊坊陸軍導彈學院併入炮兵指揮學院, 現更名為炮兵指揮學院廊坊校區。 校區位於河北省廊坊市區, 占地面積 800 餘畝, 環境幽雅, 規劃合理, 管理正規, 師資力量雄厚, 已為全軍培養萬余名優秀人才, 成為全軍唯一的炮兵中級任職教育學校。 1993年6月, 總參謀部頒發命令, 將宣化炮兵學院恢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 授予軍級軍旗一面。 1988年8月以後, 歷任院長:張學箴、徐乃輝、雷焯民、陳東華、曹秉晉、郭德華、曹淑信。 1990年6月以後, 歷任政治委員:王江松、俞菊初、殷寶洪、劉玉潔、劉德明、徐立貴。
2011年, 經中央軍委批准, 原解放軍炮兵指揮學院與原解放軍炮兵學院南京分院合併, 組建成立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院, 校址定在南京市江甯區湯山鎮, 級別為副軍級。

宣化炮兵指揮學院

炮兵指揮學院主要肩負著培養全軍炮兵(防空兵)團、旅軍政指揮員,炮兵(防空兵)戰術學和作戰指揮碩士研究生,部分地高炮初級指揮軍官的任務,設置有炮兵(防空兵)軍事指揮、炮兵(防空兵)部隊政治工作、炮兵(防空兵)分隊指揮等多種專業,形成了培訓、輪訓、函授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教育體制。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水準較高、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良好的教學設施和學習、工作環境。近十年來,為全軍炮兵培養了40000余名軍政指揮員及參謀人員,為第三世界國家培養了200多名軍事留學生,湧現出了以蘇甯為代表的許多英雄模範人物。

宣化炮兵指揮學院

學院一直受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在延安,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曾對學院建設作過重要指示。1945年8月1日,在延安炮校第一期開學典禮大會上朱德總司令號召“模範戰士上炮來!”1951年5月,毛澤東為學校題詞:“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炮兵而奮鬥”;朱德題詞:“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思想水準,政治水準,掌握現代炮兵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任務”;在宣化,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陳雲、羅瑞卿、肖克、楊得志、遲浩田等中央和軍委領導同志都先後到學院視察,朱德總司令親自為院刊題寫《炮學雜誌》刊名,徐向前元帥為炮兵指揮學院題寫了院名,還寫下了“延安精神育英才”的題詞,總參謀長遲浩田題寫了“堅定、勤奮、嚴格、創新”的八字院訓。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宣化炮院史》紀錄片)

炮兵指揮學院主要肩負著培養全軍炮兵(防空兵)團、旅軍政指揮員,炮兵(防空兵)戰術學和作戰指揮碩士研究生,部分地高炮初級指揮軍官的任務,設置有炮兵(防空兵)軍事指揮、炮兵(防空兵)部隊政治工作、炮兵(防空兵)分隊指揮等多種專業,形成了培訓、輪訓、函授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教育體制。學院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水準較高、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良好的教學設施和學習、工作環境。近十年來,為全軍炮兵培養了40000余名軍政指揮員及參謀人員,為第三世界國家培養了200多名軍事留學生,湧現出了以蘇甯為代表的許多英雄模範人物。

宣化炮兵指揮學院

學院一直受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在延安,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曾對學院建設作過重要指示。1945年8月1日,在延安炮校第一期開學典禮大會上朱德總司令號召“模範戰士上炮來!”1951年5月,毛澤東為學校題詞:“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炮兵而奮鬥”;朱德題詞:“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思想水準,政治水準,掌握現代炮兵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任務”;在宣化,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陳雲、羅瑞卿、肖克、楊得志、遲浩田等中央和軍委領導同志都先後到學院視察,朱德總司令親自為院刊題寫《炮學雜誌》刊名,徐向前元帥為炮兵指揮學院題寫了院名,還寫下了“延安精神育英才”的題詞,總參謀長遲浩田題寫了“堅定、勤奮、嚴格、創新”的八字院訓。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宣化炮院史》紀錄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