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星堅強”——火箭異常後,它獨自“爬”上3.6萬公里軌道

剛飛出地球後不久, 它就被遺落在“半路”上。

這是一顆名叫“中星9A”的國產衛星, 因運載火箭發生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卻靠自帶的燃料獨自在太空中“徒步”行進,

爬升2萬多公里, 於7月5日成功定點, 完成了一次長達16天的“太空自救”, 堪稱中國“星堅強”。

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 這是一顆由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我國首顆國產直播衛星, 如果成功入軌, 也將成為我國首次覆蓋南海海域的國產直播衛星。

然而, 衛星剛隨火箭飛出地球不久, 就因火箭出現異常, 被遺落在了距地面1萬6千公里的太空中, 而它離預定軌道的高度還差2萬多公里!

“當時我們都絕望了, 一開始以為遙測亂了, 時間一分一分過去, 越來越揪心, 確認出了問題, 大腦一片空白。 ”一位工作人員事後回憶說, 當時,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現場氣氛特別凝重,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和中星9A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魏強在穩定現場工作人員情緒, 組織大家持續進行衛星資料判讀。

很多人嘀咕, 難道這顆星真的要完了?大家強忍著眼淚工作, 一夜無眠。 很多老專家也陪大家一起熬夜,

研究對策。

這時, 一個積極的信號鼓舞了所有人。 衛星太陽帆板、天線順利展開, 工況正常, 而且衛星上的一個關鍵設備——地球敏感器可以正常使用。 這意味著, 地面的工作人員能夠靠它確定衛星的姿態和相對地球的位置, 並依靠衛星自身的推進器點火來完成變軌。

中星9A衛星總指揮兼總師魏強告訴新華社記者, 衛星軌道高度不足的情況以前也遇到過, 但這一次這麼低究竟能不能成功, 誰也不敢保證。

沒有人甘心失敗, 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能放棄, 經過緊急研判, 專家們決定盡全力挽救這顆星。

在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飛控試驗隊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 中星9A衛星開始了“徒步”長征。

衛星先後完成了10次重新點火, 準確進行軌道調整, 多次頻繁穿越地球周邊的中、低軌道的輻射帶, 也消耗了大量的燃料, 歷經重重磨難, 最終衛星成功定點于東經101.4°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 各系統工作正常。

從等待發射時的緊張和期待, 到遇到問題時的沮喪和不安,

再到衛星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成功後的喜悅和激動, 中國航太人眾志成城, 以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自救”創造了奇跡, 更折射出中國航太人遭遇挫折時不輕言放棄的頑強精神。

最後介紹下這顆衛星, 中星9A衛星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支持下研製的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主要用於廣播和電視直播業務,服務覆蓋中國大陸本土、海南島、港、澳、台和南海等地區。衛星採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起飛重量超過5噸。這顆衛星增加了南海區域波束天線,填補了我國直播衛星在南海區域覆蓋的空白。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主要用於廣播和電視直播業務,服務覆蓋中國大陸本土、海南島、港、澳、台和南海等地區。衛星採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起飛重量超過5噸。這顆衛星增加了南海區域波束天線,填補了我國直播衛星在南海區域覆蓋的空白。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