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幾乎出將入相,軍事,理財,外交,無所不通,而科學巨著則是沈括從政失敗的附屬品

一提起沈括, 最為人知的就是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不瞭解的都以為他是一個隻會鑽研科學, 用筆耕作的科學巨人, 卻不知沈括的人生, 在政壇上才是主角, 幾乎出將入相, 軍事, 理財, 外交, 無所不通, 而作為最為人知的科學巨著, 則是其政壇失意後的產物。

沈括出生官宦人家, 進士及第之後, 署理過一州刑獄, 後被調到京師, 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就是王安石。

宋神宗熙寧四年, 沈括守母喪期滿, 進京述職, 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 逐漸展開其在軍事, 外交, 財政上的才華。

在軍事上, 沈括在提舉河北西路時, 將工作重點放在改革軍政和鞏固國防上, 多次上疏提出整改建議, 後來在兼任判軍器監時候, 負責兵器的鑄造與儲備, 他對弓有很深的研究, 建議大批製造“神臂弓”, 後來兵器產量提高了十幾倍。

後來包括宋軍的城壘、軍營等建築的營造法式,

以及戰法, 都有沈括修訂。

元豐三年, 沈括被調任邊帥, 知守延州, 戍守西夏, 選拔精銳之士, 戍守邊防, 帶兵用計, 對戰吐蕃, 西夏, 多有功勞, 最終以“守安疆界、就副邊事有勞”, 升為龍圖閣學士, 繼續建功立業。

可是最終在永樂城之戰中, 他救援決策沒有錯, 但永樂城建城時, 他明知不能建城不合理之處, 卻又諂媚上司徐禧, 贊成築城, 最後造成永樂城兵敗, 被追究責任, 貶官到隨州, 一生的政治生命基本結束。

在外交上, 沈括曾經出使遼國, 圓滿完成任務。

原來熙寧八年, 宋遼邊界發生衝突, 遼國要求以黃嵬山為分界線, 宋廷自然不同意, 遼國派出使者到開封指責, 不肯離去, 而沈括到樞密院查閱以前的檔案檔時, 發現宋遼以前商定的協議是以古長城為界, 而黃嵬山在古長城以南三十裡, 於是他上表朝廷, 神宗大喜, 讓他以回謝使的身份出使遼國。

沈括查閱檔案資料, 準備充分, 讓手下幕僚和吏員都得一一背熟, 在與遼國宰相談判時, 遇到問題, 沈括就讓手下吏員列舉檔案條文作答,

談判先後進行六次, 談的對方無言以對。

沈括面對遼國威脅, 申明寸土不讓, 以理力爭, 最終遼國有所退讓, 宋遼關係緩和。

沈括在出使有功, 不久被提拔為三司使, 總理財政, 地位僅低於參知政事, 開始總掌北宋財政。

在這個位置上, 沈括多次建議減免窮人的役錢, 並建議朝廷將舊有的差役法和現行的免役法有機結合起來, 實行“差雇並行”。

此時王安石已經罷相, 沈括最後被人彈劾, 被罷去三司使貶官, 直到兩年後被提任延州之州, 開啟上面提到的戍守西夏的經歷。

一千多年來, 很多人都提到沈括人品不行, 舉報蘇軾造成烏台詩案, 差點讓蘇軾被殺, 原來是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幹將, 王安石罷相, 又轉身投靠舊黨, 反復無常, 而且會諂媚上司, 這是沈括做人的是失敗。

在永樂城戰敗追責之後, 沈括有點心灰意冷, 對政壇萌生了退意。

萌生退意的沈括就把他的其他才華也綻放了出來。

《宋史·沈括傳》是這樣評價沈括的:

“博學善文, 于天文、方志、律曆、音樂、醫藥、蔔算無所不通, 皆有所論著”。

宋哲宗元祐四年,雖然沈括還掛著官職,但無任何實權,舉家搬遷至早年購置的夢溪園,在此隱居,創作了那部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宋哲宗元祐四年,雖然沈括還掛著官職,但無任何實權,舉家搬遷至早年購置的夢溪園,在此隱居,創作了那部科學巨著——《夢溪筆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