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曾經風靡全國的5大汽車品牌,有些你都沒聽過

從第一台汽車的誕生開始, 汽車工業的成長經歷了漫長的萌芽和發育時期, 汽車的誕生在歐洲, 但是, 以大規模生產為標誌的汽車工業的形成是在美國, 以後又擴展到歐洲、日本直至世界, 其中充滿了淘汰和被取。 而在我們中國的這片熱土上也不例外, 勤勞的中國人民早期也創立了許多知名的汽車品牌, 並曾經一度輝煌燦爛, 但事不遂人願, 多年跌跌撞撞, 最終還是沒能走到今天。 今天就要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些品牌, 見證中國汽車製造業光榮的昨天。

1、北京二汽

北京二汽成立於1955年, 是我國最早生產輕型汽車(130系列)的企業,

曾為北京乃至全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 早在1973年, 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開始批量投產北京牌2噸載貨汽車(北京130), 由於當時國內的輕型貨車尚處於空白, 130的上市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當即在全國刮起了強勁的輕型汽車風暴。

北京二汽130卡車

然而, 在十幾年前, 二汽開始走下坡路了, 還欠款、重組, 種種原因, 二汽從此一蹶不振。 2005年11月29日, 剛過完50歲生日的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了他50年奮鬥的征程, 徹底的休息了。

2、天津大發

1984年9月25日, 中國第一輛由中日合作生產的微型汽車——天津大發——在天津市汽車製造廠順利開出生產線。 大發汽車在日本是廂式貨車, 既可以送貨又可以坐人, 且油耗低、價格低, 經濟實惠, 為當時的民眾出行提供了轎車的替代品。

有關資料顯示, 從天津大發投產至1999年, 天津汽車製造廠共生產了30萬輛大發車, 而其中有90%是作為計程車使用。 後來, 隨著其他經濟實惠車型的出現, 冬冷夏熱的天津大發逐漸喪失了競爭力。 2002年, 天汽與一汽合併。 一汽集團出於整體發展的考慮, 停止了天津大發的生產。 從此, “黃蟲”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3、廣州標緻

廣州標緻首款車型505 SW旅行車於1986年正式面世。 一經面世, 廣州標緻505 SW便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 900多輛車很快銷售一空。

1989年9月11日, 廣州標緻投產了505SX轎車, 505SX的問世讓廣州標緻達到了巔峰。 當年, 由於一汽大眾尚未成立, 上海大眾也未成氣候, 廣州標緻505系列車型一上市就成了眾人哄搶的香餑餑。 在國人心中, 標緻雄獅的知名度絕不亞于寶馬、賓士。 到1991年, 廣州標緻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6%, 市場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 由於大環境的劇變, 國內整個汽車行業出現非常嚴重的大規模產品積壓現象, 而廣州標緻對此警惕不足。 從1992年開始, 銷量就直線下滑;到1997年, 廣州標緻年銷量不足1000輛, 庫存積壓9000輛, 公司累計虧損額達29億元。 最終, 廣州標緻被迫停產, 成為中國第一個退市的合資品牌。

4、北汽三菱

2004年, 作為克萊斯勒合作夥伴, 三菱借助北京JEEP登陸中國市場。 其推出的歐藍德上市僅8個月, 銷量便超過1.2萬輛, 這也使其迅速上位。 後來, 由於北汽戰略調整, 北京賓士成為發展重點, 克萊斯勒的合作夥伴地位逐步下降, 最終導致三菱品牌也逐漸停產, 北汽三菱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5、南京菲亞特

1999年4月,南京菲亞特成立,總投資30億元,由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義大利菲亞特汽車股份公司各持股50%。2002年開始,南京菲亞特陸續在國內推出派力奧轎車、西耶那轎車和週末風旅行車。而派力奧也成為中國市場少見的經典車型。

但不可思議的是,它最終卻在中國汽車市場迅猛增長的大潮中,不可思議地沉淪了。2007年12月,隨著上汽集團收購南汽集團,南京菲亞特成為上海大眾新的生產基地,南京菲亞特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5、南京菲亞特

1999年4月,南京菲亞特成立,總投資30億元,由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義大利菲亞特汽車股份公司各持股50%。2002年開始,南京菲亞特陸續在國內推出派力奧轎車、西耶那轎車和週末風旅行車。而派力奧也成為中國市場少見的經典車型。

但不可思議的是,它最終卻在中國汽車市場迅猛增長的大潮中,不可思議地沉淪了。2007年12月,隨著上汽集團收購南汽集團,南京菲亞特成為上海大眾新的生產基地,南京菲亞特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