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和上柱國這些古代官員名號都是什麼官職?

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非常複雜, 至唐代基本穩定下來。

一個當官的人, 其官名大致可分為四類:

1、職事官, 定職守。

這個官名就是官員的具體職位和權責, 官名是經常變化的, 但這個官名並不代表他的身份地位。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首先它是一種執事官, 其職位就是俗稱的“宰相”。

史上第一個“同中書門下”李績

唐代, 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 門下省長官稱侍中, 尚書省因李世民做過尚書令, 遂只設尚書令副職左右僕射。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長官是當然的宰相,

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初設于門下省, 後移至中書省。 除三省的長官外, 皇帝可以指令其他官員參與朝政機密, 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周時改稱為“同鳳閣鸞台三品”或“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的頭銜, 便是宰相。

2、散官, 定班位。

散官是與實職不同的榮譽性的虛銜, 用來定班位, 示榮寵。

散官的區分制度叫“階”,

而散階決定了官員的地位和報酬。 文武百官都擁有“散位”、“階位”, 而“階”是隨人走的, 不論具體官職是什麼, 地位是不變的。

如果以當今的軍銜制度類比的話, 職事官相當於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這些軍官, 而散官就是軍銜。 軍銜決定了一個人的地位, 而軍長、師長等軍官才是具體的職位。

“開府儀同三司”就是散官, 而且是階位的第一級。

開府儀同三司蔡京

漢代的三公和大將軍可以自辟僚屬, 開府治事, 即“開府”。 東漢時期三公又稱三司, 指太尉、司徒和司空。 東漢殤帝時, 鄧騭拜“車騎將軍, 儀同三司”, 儀同三司, 自鄧騭開始。 這個官名的意思就是說, 鄧騭雖然只是車騎將軍, 但其官府儀制可以和三司相同, 故稱“開府儀同三司”。

此後, “開府儀同三司”便成了散官的最高稱謂。

3、勳官, 一種與散官類似的榮譽性稱號。

勳官, 是對功臣的一種贈賜, 最初是授給作戰有功之人。 其等級完全是一種榮譽, 與俸祿等實際利益無關。

勳官開始是以軍功大小授予, 後來基本是定期升轉,

隨官職的升遷而加贈。

“上柱國”便是勳官的第一級, 是官員的最高榮譽。

上柱國司馬光

4、爵位, 是授予貴族和高官的一種等級制度。

爵位, 是對有功的人的特別封賞, 表示皇帝對他的喜愛和恩寵程度, 有固定的食俸, 可以世襲。

職事官再大、本階再高的人,

也可能並沒有爵位, 而有爵位的人也不一定有官職和官階。

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如果加上“王”則是六等。

李廣至死都未封侯, 而這裡的“侯”便是爵位。

冠軍侯霍去病

至清代, 勳官與爵位合二為一, 也就是說清代只有爵位而無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