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秦國大將白起活捉趙國統帥,坑殺40萬降卒,最後卻被秦昭王賜死|史跡明察

明導讀:兩年之後, 秦昭王又欲起兵伐趙, 白起卻道:“不可以。 ”昭王奇怪地問:“前年為了打勝長平這一仗, 寡人將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徵發到軍中, 弄得國庫空虛, 軍民疲憊。 仗打完以後, 寡人欲息兵養民, 你卻不顧恤百姓, 要求增加軍糧, 乘勢滅掉趙國。 如今軍民都已得到充分休息, 軍餉也比過去充足得多, 你怎麼反而說‘不可以’呢?”

(秦昭王)

(長平之戰)

(白起坑殺降兵的萬人坑)

文|吳桐

白起是秦國大將, 多次率軍擊敗韓、趙、魏、楚等國的軍隊, 因戰功而被封為武安君。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役, 自然是秦昭王四十七年(西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了。

這一仗, 白起大破趙軍, 射死其統帥趙括, 而40萬趙國降卒, 則被白起於一夜之間坑殺了。

【01】

兩年之後, 秦昭王又欲起兵伐趙, 白起卻道:“不可以。 ”昭王奇怪地問:“前年為了打勝長平這一仗, 寡人將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徵發到軍中, 弄得國庫空虛, 軍民疲憊。 仗打完以後, 寡人欲息兵養民, 你卻不顧恤百姓, 要求增加軍糧, 乘勢滅掉趙國。 如今軍民都已得到充分休息, 軍餉也比過去充足得多, 你怎麼反而說‘不可以’呢?”

白起答道:“長平一戰, 秦軍大勝, 趙軍慘敗, 如果一鼓作氣, 是完全可以攻下邯鄲, 滅掉趙國的。 可是這兩年來, 秦國的死者得到厚葬, 傷者得到厚養, 辛勞的得到休息, 飲宴享樂也漸漸地形成了風氣。

而趙國呢, 死者無力殮葬, 傷者得不到治療, 軍民因悲痛激憤而同心協力:軍人刻苦操練, 百姓盡力耕織。 因此, 大王徵發的軍隊雖說比前年多了一倍, 臣料想趙國的防守力量卻增強了十倍。 何況自從長平之戰以來, 趙國君臣同憂, 人人勤於政事, 上上下下都將防備秦國作為頭等大事;對外則以卑微的言辭、豐厚的禮物, 與燕、魏結親, 與齊、楚交好。 內政外交都今非昔比, 因此不能進攻。 ”

昭王道:“寡人的軍隊已經調集了, 怎能中止呢?”其時白起亦有病在身, 昭王便命大將王陵率軍伐趙。

【02】

王陵果然打了個敗仗。 此時, 秦昭王就想讓白起率軍伐趙, 白起聲稱有病, 不肯受命。 昭王派宰相范雎代表自己去責備白起道:“楚國地方五千里, 戰士上百萬。 前幾年你率領數萬之眾,攻入楚國,連破大城,最後將其郢都也攻下來了。伊闕之戰,韓、魏聯軍的兵力是秦軍的雙倍,你卻能大破二國之軍,殺敵24萬。如今趙國的士卒十之七八已經死于長平了,寡人的兵力是趙國的好幾倍,因此派你率軍攻滅趙國。你以前多次以寡勝眾,用兵如神;何況現在是以強擊弱、以眾擊寡呢?”

白起答道:“楚王自恃國大,不好好地治理,其群臣又互相嫉妒,無能而善於逢迎之輩受到寵信,有才幹而又正直的則被疏遠,百姓也離心離德,城池不修葺,守備不完固,更沒有忠良之將。因此,臣才能率軍深入楚境,拆毀橋樑,焚燒舟船,以顯示不打勝仗絕不返回的決心,軍糧則掠取于楚國的城郊四野。那個時候,秦國的士卒都把軍營當成家,把將帥當作父母,相互之間也親密無間,萬眾一心,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奮勇殺敵。”

“而楚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人人掛念著自己的家園,上上下下又離心離德,所以我才取得成功啊。而伊闕之戰呢,韓國的君主即位不久,內政外交都沒有完全走上正軌,不願本國的軍隊再受多少損失,因此希望魏國多出些力;而魏國卻認為韓國是精銳之師,應該首先衝鋒陷陣。臣就乘機于韓軍陣前設下疑兵,似乎要與韓軍決戰,卻率領精銳出其不意地襲擊魏軍。魏軍一敗,韓軍更加驚慌,不戰而潰,臣再乘勝追擊,才取得了勝利。這都是根據當時的情勢而決定對策,哪有什麼神不神的?”

“長平之戰後,不乘趙國驚恐畏懼之時滅掉它,使它有了喘息之機,努力耕種而積貯軍糧,養孤長幼以補充兵員,整治兵甲以增強軍力,加高城牆、疏浚河池以堅固防線,國君屈節謙恭地對待群臣,群臣推心置腹地對待百姓與戰士。連趙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也讓其妻妾與普通婦女一樣到軍中替戰士們縫補漿洗,君臣百姓,上下一心。此時伐趙,趙國必然堅守不戰,邯鄲必然攻不下來,擄掠其郊野必然一無所獲。而秦兵久久不能得手,趙國的外援必然會到來。臣只看到伐趙的危害,卻看不到利益,再加上臣又有病,因此不能出征。”

【03】

範雎沒能說動白起,回去將經過告訴了秦昭王,昭王憤憤地說:“沒有白起,難道我就不能滅趙麼?”便增派軍隊,命王齕代替王陵伐趙;白起則被免去武安君封號,令他遷往咸陽西北數百裡外的陰密居住,白起因病未能成行。秦軍圍攻邯鄲八九個月,雖然死傷累累,卻未能攻克。趙王又出動精銳輕騎,從側後襲擊秦軍,秦軍數次出戰失利,損失頗重。

白起就說:“不聽我的話,結果如何?”秦昭王大怒,親自去見白起道:“你雖說有病,請勉強支撐一下,躺臥軍中替寡人指揮軍隊;你如不去,寡人會怨恨你。”白起頓首答道:“臣知道去了雖然無功,卻可以免罪;不去雖然無罪,卻難免受誅。然而臣還是希望大王接受臣的建議,放棄進攻趙國,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靜待各諸侯國之間的變化,然後安撫其恐懼的,討伐其驕縱的,誅滅其無道的,就可以號令諸侯、平定天下了。臣聽說明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臣寧願受誅而死,也不願當一名不能取勝的辱軍之將。望大王明察。”

秦昭王不再回答,忿忿而去。

又過了三個月,楚、魏等國率軍救趙,魏公子信陵君擊敗秦軍,秦軍只得解圍而退。秦昭王便令白起離開國都,不得滯留於咸陽城中。白起行到咸陽城西十裡外的杜郵時,范雎等大臣說:“白起被迫外遷,怏怏不樂,有怨憤之言。”昭王便派使者持著寶劍,令白起自殺。白起捧著寶劍,喃喃地說:“我在什麼地方得罪了上天,而落得今天這種結局呢?”

沉思良久,歎道:“我固然有罪。長平之戰,趙國降卒40萬人,被我詐言集結而全部坑殺了,我還不該死麼!”於是拔劍自刎。這是秦昭王五十年(西元前257年)十一月間的事,距長平之戰恰好三年。秦國百姓因為白起無罪而死,都很同情他,紛紛在鄉邑之間自發地祭祀他。

前幾年你率領數萬之眾,攻入楚國,連破大城,最後將其郢都也攻下來了。伊闕之戰,韓、魏聯軍的兵力是秦軍的雙倍,你卻能大破二國之軍,殺敵24萬。如今趙國的士卒十之七八已經死于長平了,寡人的兵力是趙國的好幾倍,因此派你率軍攻滅趙國。你以前多次以寡勝眾,用兵如神;何況現在是以強擊弱、以眾擊寡呢?”

白起答道:“楚王自恃國大,不好好地治理,其群臣又互相嫉妒,無能而善於逢迎之輩受到寵信,有才幹而又正直的則被疏遠,百姓也離心離德,城池不修葺,守備不完固,更沒有忠良之將。因此,臣才能率軍深入楚境,拆毀橋樑,焚燒舟船,以顯示不打勝仗絕不返回的決心,軍糧則掠取于楚國的城郊四野。那個時候,秦國的士卒都把軍營當成家,把將帥當作父母,相互之間也親密無間,萬眾一心,人人抱定必死之志,奮勇殺敵。”

“而楚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人人掛念著自己的家園,上上下下又離心離德,所以我才取得成功啊。而伊闕之戰呢,韓國的君主即位不久,內政外交都沒有完全走上正軌,不願本國的軍隊再受多少損失,因此希望魏國多出些力;而魏國卻認為韓國是精銳之師,應該首先衝鋒陷陣。臣就乘機于韓軍陣前設下疑兵,似乎要與韓軍決戰,卻率領精銳出其不意地襲擊魏軍。魏軍一敗,韓軍更加驚慌,不戰而潰,臣再乘勝追擊,才取得了勝利。這都是根據當時的情勢而決定對策,哪有什麼神不神的?”

“長平之戰後,不乘趙國驚恐畏懼之時滅掉它,使它有了喘息之機,努力耕種而積貯軍糧,養孤長幼以補充兵員,整治兵甲以增強軍力,加高城牆、疏浚河池以堅固防線,國君屈節謙恭地對待群臣,群臣推心置腹地對待百姓與戰士。連趙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也讓其妻妾與普通婦女一樣到軍中替戰士們縫補漿洗,君臣百姓,上下一心。此時伐趙,趙國必然堅守不戰,邯鄲必然攻不下來,擄掠其郊野必然一無所獲。而秦兵久久不能得手,趙國的外援必然會到來。臣只看到伐趙的危害,卻看不到利益,再加上臣又有病,因此不能出征。”

【03】

範雎沒能說動白起,回去將經過告訴了秦昭王,昭王憤憤地說:“沒有白起,難道我就不能滅趙麼?”便增派軍隊,命王齕代替王陵伐趙;白起則被免去武安君封號,令他遷往咸陽西北數百裡外的陰密居住,白起因病未能成行。秦軍圍攻邯鄲八九個月,雖然死傷累累,卻未能攻克。趙王又出動精銳輕騎,從側後襲擊秦軍,秦軍數次出戰失利,損失頗重。

白起就說:“不聽我的話,結果如何?”秦昭王大怒,親自去見白起道:“你雖說有病,請勉強支撐一下,躺臥軍中替寡人指揮軍隊;你如不去,寡人會怨恨你。”白起頓首答道:“臣知道去了雖然無功,卻可以免罪;不去雖然無罪,卻難免受誅。然而臣還是希望大王接受臣的建議,放棄進攻趙國,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靜待各諸侯國之間的變化,然後安撫其恐懼的,討伐其驕縱的,誅滅其無道的,就可以號令諸侯、平定天下了。臣聽說明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臣寧願受誅而死,也不願當一名不能取勝的辱軍之將。望大王明察。”

秦昭王不再回答,忿忿而去。

又過了三個月,楚、魏等國率軍救趙,魏公子信陵君擊敗秦軍,秦軍只得解圍而退。秦昭王便令白起離開國都,不得滯留於咸陽城中。白起行到咸陽城西十裡外的杜郵時,范雎等大臣說:“白起被迫外遷,怏怏不樂,有怨憤之言。”昭王便派使者持著寶劍,令白起自殺。白起捧著寶劍,喃喃地說:“我在什麼地方得罪了上天,而落得今天這種結局呢?”

沉思良久,歎道:“我固然有罪。長平之戰,趙國降卒40萬人,被我詐言集結而全部坑殺了,我還不該死麼!”於是拔劍自刎。這是秦昭王五十年(西元前257年)十一月間的事,距長平之戰恰好三年。秦國百姓因為白起無罪而死,都很同情他,紛紛在鄉邑之間自發地祭祀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