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啟功:《紅樓夢》所有的官職名稱有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也有完全信手虛構的

《紅樓夢》一書中所有的官職名稱, 有歷史上曾經有過的, 也有完全信手虛構的。 即以歷史上曾經真有的官名來說, 卻常常不是同一朝代的,

或者那個官職, 在古代並不管轄那種事務。

也有清代的官名, 但那些往往是清代沿用前代的官名, 並非清代所特有的。 例如:

蘭台寺大夫(第二回) 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第二回)

九省統制(第四回) 龍禁尉(第十三回)

永興節度使(第十三回) 六宮都太監(第十六回)

都尉(第二十六回) 京營節度使(第四十四回)

九省都檢點(第五十三回) 粵海將軍(第七十一回)

鎮海總制(第一百回) 總理內庭都檢點太監(第一〇一回)

雲南節度使(第一〇一回) 太師、鎮國公、蘇州刺史(第一〇一回)

京兆府尹(第一〇三回) 樞密院(第一〇七回)

鎮海統制(第一一四回)

這都是些信手拈來、半真半假或名稱殘缺不全的官名。 讀者也可能由某一官名聯想到清代某一官名, 以為作者有意影射, 但那只是讀者的事, 作者並不負責的。 明清實有的, 例如:

鹽政(第二回) 額外主事(第二回)

員外郎(第二回) 國子祭酒(第四回)

通判(第三十五回) 太醫院(第四十二回)

大司馬(第五十三回, 周官, 歷代借稱) 禮部(第五十三回)

光祿寺(第五十三回) 太傅、翰林掌院事(第十三回)

都察院(第六十八回) 翰林、侍郎、員外(第七十八回)

指揮(第七十九回) 錦衣、刑部(第八十一回)

太醫院御醫(第八十三回) 巡撫(第八十五回)

工部郎中(第八十五回) 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第九十二回)

內閣大學士(第九十五回) 江西糧道(第九十六回)

府尹(第一〇七回)

以上這些, 有的是明代官名(例如錦衣), 其它大多數是明清同有的, 甚至是古代通有官名。

還有"營繕司郎中"(第八回), 脂硯齋本作"營繕郎", 一百二十回本改成"營繕司郎中", 乍看去好似一個清代內務府七司中的官名, 但清代內務府只有"營造司"。 明代工部卻有"營繕清吏司"、"營繕提舉司"。 又"知貢舉"(第一一九回)雖是清代也有的官名, 但書中卻說:

知貢舉的將考中的卷子奏聞, 皇上一一披閱。

清代知貢舉只是古代監臨官的職務, 並不能直接奏呈皇帝, 這裡只是作為主管科場考試的官員來稱呼的。

第一〇七回有"台站"一稱, 略著清代跡象, 但已是後四十回中的話了。

其它像宮主、郡主、才人、贊善、太妃、少妃、皇親、駙馬、 國君、太君、夫人等等,

也都在若即若離之間。 只有一些"親王"、"郡王", 確是清代封爵中頭兩等, 但書中所寫的那些"親王"、"郡王"的封號, 卻又是無一真實, 如什麼"忠順親王"、"北靜郡王"之類。 在第十一回、十四回等處, 曾集中地寫一批王、侯, 但第十一回中只寫郡王, 第十四回中只寫公侯, 仍然看不出親王在前、郡王在後的痕跡。 又如"鎮國公"確是清代曾有, 但與太師、蘇州刺史合併提出, 便又落空了。

又如"侍衛"官,明清兩代都有,但是"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衛龍禁尉"便哪一朝也沒有。作者似乎還嫌"御前侍衛"這一官名太真,所以在第十三回裡兩次寫"侍衛",第五十四回裡一次寫"侍衛",但第十四回裡舊抄本卻作"侍值"(甲戌、庚辰、乾隆抄本一百二十回本),這不見得是偶誤,按照以上規避真實官名的例子來看,恐怕"值"字卻是原稿所有,"衛"字反是整理者所改的,也未可知。

還有王府屬官,清代有王府長史,第三十三回中只提"忠順府長府官",仍然含混,而第一〇五回、一〇六回卻提出"王府長史",這也仍在後四十回的範圍中了。

摘自啟功《讀劄記》

又如"侍衛"官,明清兩代都有,但是"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衛龍禁尉"便哪一朝也沒有。作者似乎還嫌"御前侍衛"這一官名太真,所以在第十三回裡兩次寫"侍衛",第五十四回裡一次寫"侍衛",但第十四回裡舊抄本卻作"侍值"(甲戌、庚辰、乾隆抄本一百二十回本),這不見得是偶誤,按照以上規避真實官名的例子來看,恐怕"值"字卻是原稿所有,"衛"字反是整理者所改的,也未可知。

還有王府屬官,清代有王府長史,第三十三回中只提"忠順府長府官",仍然含混,而第一〇五回、一〇六回卻提出"王府長史",這也仍在後四十回的範圍中了。

摘自啟功《讀劄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