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禍害中國數百年的匈奴人,被趕走後竟向西佔領了半個歐洲

中國向東是大海, 向西是高原和沙漠, 向南是大海和原始森林, 向北是茫茫無際的草原;自秦漢時期開始, 中國的世仇基本上已經註定了, 就是無法征服的茫茫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漠北草原上的第一個霸主是匈奴人,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 匈奴, 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曰淳維。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 居於北蠻, 隨畜牧而轉移。

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遊牧民族。 西元前215年被蒙恬逐出黃河河套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地區, 西漢前期強大起來, 屢次進犯邊境。 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 並控制西域。

西漢早期歷代皇帝“臥薪嚐膽”, 經歷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之後, 已經富強起來, 而正好繼任者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立志開拓之君, 又正好國庫充盈;偏偏上天還賜給漢朝一個天才軍事家衛青和一個天才騎兵將軍霍去病。

在這兩人輪番打擊之下, 霍去病封狼居胥滅了匈奴的王庭, 而衛青更多的是督全國軍馬, 在最後的漠北決戰中, 將匈奴打殘了;但是此時的匈奴只是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而已。

漢元帝時, 于五部呼韓邪和親。 後在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匈奴, 南匈奴投降漢朝, 北匈奴在西遷後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前趙政權。

北匈奴的余部於西元160年及之後左右進入錫爾河流域, 之後匈奴人打敗位於歐亞交界處的阿蘭人, 從此北匈奴人開始逐漸在西北歐這塊適合遊牧的地方聚居了下來;直到西元406年的時候,

阿提拉出生了。

在西元418年, 年僅12歲的阿提拉, 被作為議和條約中的人質之一送到羅馬宮廷(時值荷諾裡皇帝在位, 西羅馬帝國首任皇帝)。 同時, 匈人亦獲得埃提烏斯(後來指揮羅馬軍隊, 成功抵抗阿提拉進一步西進的將軍)作為人質交換。

西元432年, 匈人各部落在魯嘉的領導下完成統一。 西元434年魯嘉死後, 他的兩個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便繼承他而統治匈人。 436年, 阿提拉無情地謀殺他的胞兄, 獨自君臨帝國。 之後匈部落的勢力快速擴展, 並開始與當時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相討歸還幾個在拜占庭帝國庇護下的叛教部族。

之後的阿提拉獨掌大權,開始率領匈奴軍隊南征北戰,先後多次和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西羅馬帝國等征戰,由於匈奴人的強大和阿提拉的天才軍事指揮能力,被當時的歐洲人冠以“上帝之鞭”的稱號,其實阿提拉信不信上帝還是一回事。

由於阿提拉的暴死,未確立繼任者,導致匈奴人陷入內亂之中,最終被西羅馬聯軍擊敗,從此顯赫一時的“上帝之鞭”,成為了歷史。

之後的阿提拉獨掌大權,開始率領匈奴軍隊南征北戰,先後多次和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西羅馬帝國等征戰,由於匈奴人的強大和阿提拉的天才軍事指揮能力,被當時的歐洲人冠以“上帝之鞭”的稱號,其實阿提拉信不信上帝還是一回事。

由於阿提拉的暴死,未確立繼任者,導致匈奴人陷入內亂之中,最終被西羅馬聯軍擊敗,從此顯赫一時的“上帝之鞭”,成為了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