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十六帝為何卻只有‘十三陵’?

讀歷史都知道,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 共先後有十六位皇帝, 但在北京明朝皇陵卻只有十三陵。 這是為什麼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

其中有三位皇帝, 沒有進入皇陵。

第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建立的時候定都在南京, 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病逝于南京。 葬於紫金山明孝陵。 自然不在北京十三陵之內。

第二位是明朝第二個皇帝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 作為朱元璋的孫子, 因為父親早逝, 爺爺過世後直接接班當了皇帝。 結果和親叔叔朱棣打了起來, 不幸沒打過, 被叔叔打到南京, 皇宮一把大火, 建文帝神奇的失蹤了。

有說建文帝已經被燒死的, 但沒有實證, 也有說建文帝化妝成和尚趁亂逃跑了的——至於為什麼化妝成和尚?據說是朱元璋臨終留下計策, 如子孫遭遇不測, 可效仿朱元璋年少時那般化妝成和尚, 隱藏起來。 這說法明顯帶有民間故事的色彩。

但總歸是沒有準確說法的, 朱棣就此一生為此事也不得安寧。 建文帝的下落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大謎團。 既然沒有準確的說法, 自然也不能下葬歸入皇陵了。

第三位明代宗朱祁鈺。 這個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他之前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是他的哥哥,

大他一歲。 1449年, 瓦剌首領也先襲擊大明, 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 結果作戰不利, 在土木堡被圍困, 最終明英宗被也先俘虜, 王振死於亂軍中。

俘虜了一個皇帝, 也先興致很高, 帶著這個價值不菲的人質去要脅大明, 企圖把大明當做長期飯票。 但是大明決定不受威脅, 以兵部尚書于謙為首的一幫大臣們力排眾議, 阻止了當時朝廷準備南遷的想法, 並立了當時還是朱祁鈺為皇帝, 並改年號為景泰。 就此向也先宣佈, 你手上的那個皇帝已經作廢了。

也先惱羞成怒, 又和明軍打了幾仗, 結果卻沒有占到便宜。 手上的人質就變得很尷尬了, 殺了無益還擔個壞名聲, 想把這個皇帝還回去, 但又覺得沒好處——而此事明朝是一分錢不願意掏的。

最終沒辦法, 也先還是將朱祁鎮還了回來。 滿朝自然歡喜, 唯獨朱祁鈺不歡喜。 他本是臨時上陣替代的皇帝, 現在既然坐在這個位子上, 誰還可能讓出來?更何況如今滿朝文武都是朱祁鈺的人。

沒辦法, 年紀輕輕的朱祁鎮當了太上皇, 被軟禁在南宮內。 七年後, 朱祁鈺重病, 石亨等一些大臣投機, 發動奪門之變, 乘機迎朱祁鎮重歸大位。 朱祁鎮歸位之後, 殺了於謙, 重用了石亨, 並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 將病重的朱祁鈺軟禁在西苑, 廢為郕王。

不久朱祁鈺病死, 死時身份是郕王, 如此自然也入不了皇陵。 以王禮葬于金山口。 也就是現在的景泰陵。 朱祁鈺也是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個沒入十三陵的皇帝。

後來, 嘉靖皇帝時, 修改了景泰陵的規制, 改建碑陵, 使之成為帝王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