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是不是發育太晚啊?

一、寶寶走路晚?

儘管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 在 1 歲左右開始學習走路在 15 個月時已經可以走穩、甚至跑起來, 不過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每個孩子的發育也會各有各的不同。

寶媽、寶爸們不要過於著急, 慢慢引導。 從獨坐、爬、扶站、扶著到處走到逐步學會走路。 循序漸進, 水到渠成。

不建議扶著學走路、學步帶、學步車, 這些揠苗助長的學步方法。 爸爸媽媽最好遵循兩個原則:「不過分參與」以及「充分鼓勵」。

需要注意:

如果家長發現如果寶寶 18 個月還沒有學會走路, 或者其他運動超過下面的年齡, 就是落後的表現了, 就需要及時就診, 讓醫生幫助檢查一下。

4個半月還不能扶坐;

6 個月還不能翻身;

8 個月還不能獨坐;

10 個月還不能扶著站立;

18 個月還不能行走, 會走路後幾個月, 還不能掌握腳跟、腳尖的行走方式, 或者不能用腳尖行走;

2 歲半還不能雙腳跳起;

3 歲還不能很好地爬樓梯或經常摔跤;

3 歲還不能單腳站一會兒。

二、孩子掂腳走路

學步期, 踮腳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孩子的足跟肌腱發育還沒有完全, 對控制腳跟維持身體平衡還不熟練, 踮腳會隨著孩子走路越來越熟練慢慢消失。

會走路了以後還踮腳, 偶爾的話可能是寶寶貪玩,

不用過度焦慮。

需要注意:

寶寶學走路的時候, 不要牽著寶寶走。 家長牽著走路時, 寶寶受到向上的力量支撐, 腳尖是最先著地的。 牽著著寶寶走, 不僅會導致寶寶墊腳走路, 而且如果不注意力道會導致寶寶胳膊的損傷。 爸媽累的腰酸背痛, 寶寶也得不到好的鍛煉。

還有一些孩子, 並不是在練習走路時出現踮腳, 而是雙腿雙腳緊繃、腳尖像跳芭蕾舞一樣, 或者孩子已經熟練走路後, 仍然腳尖著地。 這有可能是肌張力增高的表現, 需要到醫院檢查。

三、走路一瘸一拐

跛行, 是很常見的情況, 導致跛行的原因也很多。

有可能只是鞋子裡進了沙子、腳趾磕破了皮、指甲或者拉傷了肌肉。 經過包紮腳趾或者休息短時間都會好轉。

需要注意:

建議如果觀察 24 小時, 沒有明顯好轉, 孩子仍然有很嚴重的跛行甚至疼痛而拒絕走路, 都應該及時就診。

四、走路老摔跤

孩子走路經常摔跤, 是不是「軟骨病」、缺鈣啊?

孩子在走路過程中, 肌肉是支撐骨骼能走、能站力量來源。

所以孩子愛摔跟頭或者走路不穩, 是肌肉的力量還不夠, 和骨骼「缺鈣」沒關係。 如果孩子只是走起路來不太穩, 站著沒問題, 就不是骨骼問題。

健康的兒童, 大運動的發育過程就是鍛煉肌肉力量的過程。

家長注意鍛煉引導, 孩子慢慢有了足夠強壯的力量, 走路就不會老摔跤了。

需要注意:

如果寶寶除了經常摔跤、還有蹲下起來困難、動作不協調、隨年齡增長沒有好轉,需要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明確是否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

本文首發于丁香醫生網站,作者:徐瑩,圖源:123rf 正版圖片庫

需要注意:

如果寶寶除了經常摔跤、還有蹲下起來困難、動作不協調、隨年齡增長沒有好轉,需要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明確是否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

本文首發于丁香醫生網站,作者:徐瑩,圖源:123rf 正版圖片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