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南省的一個縣,因避諱皇帝名諱而改名!

避諱制度起源于周代, 到秦代時, 隨著專制中央集權的建立, 避諱的辦法才初步確立。 秦始皇名政, 於是改正月為端月;秦始皇的父親名楚, 楚就被改為荊。

《世說新語》中就記載, 東晉桓溫之子桓玄一日設宴待客, 有位賓客嫌酒太涼, 要侍者“溫一溫”, 桓玄一聽此“溫”字, 馬上痛哭流涕, 一直哭到不能出聲。 由於在言談中容易觸犯別人的家諱, 很多人都很重視譜學研究, 以免言語不慎觸怒他人。

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長輩及尊崇的人名時, 每每避而不用該字, 而以改字、空格、缺筆等方法代替。

河南省的一個縣“正陽”以前的真名叫“真陽”, 為避諱雍正皇帝名胤禎, 因"胤禎"的"禎"與"真陽"的"真"同音, 改"真"為"正", 真陽從此改名正陽。 據《重修正陽志》:"正陽縣, 古慎國"。 便以古國名作縣名, 改滇為慎, 水名也被改為慎水。

地理位置

正陽縣地處淮北平原, 南與羅山、信陽隔淮河相望, 東鄰新蔡、息縣, 北靠汝南、平輿, 西與確山接壤。

主要作物

正陽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 屬大陸性季風型濕潤氣候, 四季分明, 氣候溫和, 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農業占主體地位, 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良好發展。 此地日照水量充足, 土地肥沃, 物產豐饒, 史稱 "膏粱豐腴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