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東北振興新舉措:三省四城與東部對口合作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引進東部發達地區對口合作振興東北, 又有了新舉措——東北3省4市將與東部地區開展對口合作, 共謀發展。 本月, 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 讓東北和東部的牽手共進成為現實。 對口合作的這盤棋究竟怎麼下?東北經濟社會發展如何破局?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讀。

“新藥方”要發揮新作用

在昨天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 發改委振興司司長周建平介紹, 在綜合考慮相關省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水準以及合作現狀等因素後,

目前已經明確了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對口合作關係。

周建平說:“遼寧跟江蘇結對, 吉林和浙江結對, 黑龍江和廣東結對, 瀋陽和北京結對, 大連和上海結對, 長春和天津結對, 哈爾濱和深圳結對。 ”

結對子、搞幫扶是從前推動西部發展的老藥方, 而本次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對口合作卻是一劑全新的藥方。 周建平說, 應該明確本次合作的定位。

周建平:“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對口合作是一種區別于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和對口扶貧的新型跨地區的合作模式, 這是一種平等的合作模式。 ”

實現共贏要1=1>2 補齊短板要1+1

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 應該如何充分發揮雙方的比較優勢、揚長避短?對於這個問題,

周建平用一道簡單的算術題進行了生動描述。

周建平說:“我們設想, 應該努力做到兩條, 一個是1+1要實現大於2, 也就是雙方的優勢加起來要實現共贏, 另一方面, 我們覺得在雙方補齊短板方面要實現1+1小於1, 意思就是說要通過相互的對口合作來彌補各自弱勢項的不足。 ”

“飛地經濟”將成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

在說到搭建合作平臺載體, 探索共贏發展新路時, 周建平提到了一個新詞——“飛地經濟”。 也就是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 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周建平:“支援東部地區重點園區在東北地區設立分園區, 鼓勵東部地區重點城市在東北有條件地區發展‘飛地經濟’,

探索跨地區利益分享機制等。 ”

對於東北來說, 目前的關鍵還是通過和東部地區對標, 來發現自己的不足, 更好地改進相關工作。 周建平認為, 目前東北地區最需要學習的, 就是如何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內生動力。

周建平稱, 首先, 學習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多地利用經濟手段、政策手段、法律手段來管理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 保證經濟處在良性發展, 盡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大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內生動力。

目前, 東北地區和東部發達地區的合作在政策層面的支持力度很強, 而雙方的積極性也都十分高漲, 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的政府層面和市場層面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多位元東北和東部地區的企業家都希望儘快搭建起雙方合作的平臺。

一方面, 對於東部地區來說, 目前發展需要進口的很多裝備, 東北地區都有能力提供。 另一方面, 東部地區擁有大量資金, 東北地區擁有大量資源, 把資金和資源進行互換, 二者相互對接, 產生的化學反應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央廣短評:引東部“活水” 用市場化啟動東北經濟動能

一個是曾經的“共和國長子”東北地區, 一個是現在的“排頭兵”東部省份, 兩者特點鮮明, 比較優勢明顯, 有很強的互補性。

東北地區的優勢是“底子好”, 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 但是思想和體制機制比較僵化, 尤其是國有企業的計劃經濟思維嚴重。 而東部省份在體制機制、資金、市場、科技等方面具有優勢, 在改革發展中作為領頭羊,

制度創新大有可為。 因此, 合作提出發揮對口合作省市的比較優勢, 揚長補短。

正像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所說, 合作並非幫扶, 而是一種新型跨地區合作模式。 大家是平等互利、優勢互補, 加在一起是共贏的, 而不是東北地區向東部地區要錢要裝備。

這種新型的跨地區合作模式, 就是要推動東北地區學習東部省份改革發展的成功做法, 支持東部的經驗、人才、資源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東北振興中去。 特別是東北三省, 國有企業資產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的平均比重超過50%, 要抓住國企改革這個東北振興的“牛鼻子”, 利用好東北的產業優勢, 學習東部省份深化國企改革的經驗做法。 一旦國有企業改革成功, 東北振興自然“水到渠成”。

東北地區與東部省份的對口合作,不僅有項目產業的“硬合作”,還包括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軟合作”。不僅是“借東風”,更是引來“活水”,用市場化啟動東北經濟發展新動能。

東北振興自然“水到渠成”。

東北地區與東部省份的對口合作,不僅有項目產業的“硬合作”,還包括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創新的“軟合作”。不僅是“借東風”,更是引來“活水”,用市場化啟動東北經濟發展新動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