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服抗乙肝病毒藥物不影響嬰兒發育 南京專家引世界關注

孕婦服抗乙肝病毒藥物不影響嬰兒發育

南京二院專家研究成果引世界關注, 兩種藥物已列入醫保

南報網訊通過藥物對孕中晚期的乙肝孕婦進行抗病毒治療, 對孩子的生長、智力發育等沒有影響, 具有長期安全性——南京市第二醫院婦產科韓國榮團隊這一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在世界著名學術刊物《病毒性肝炎雜誌》上發表。 不僅相關研究證據被寫入中、美等多國肝炎防治指南, 相關阻斷病毒藥物日前也因此被列入我國醫保目錄。

中國成人慢性乙肝中, 50%患者的乙肝病毒來自母嬰傳播, 因此,

進行母嬰阻斷是降低中國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的重要路徑。 韓國榮告訴記者, 中國每年有100萬乙肝孕婦分娩, 雖然嬰兒出生後進行免疫注射, 但對乙肝病毒(HBV)複製活躍的孕婦或併發肝炎的孕婦而言, 免疫注射並不能完全阻斷成功, 仍有10—15萬新生兒因免疫失敗而感染。 2007年起, 她帶領團隊, 通過藥物“替比夫定”, 對上述高危孕婦進行孕中晚期抗乙肝病毒治療系列研究。 臨床研究顯示, 孕期抗病毒治療能明顯提高乙肝病毒母嬰傳播阻斷率。

在孕中晚期服用抗乙肝病毒藥物, 准媽媽們最擔心的是:藥物會不會對嬰兒的發育產生影響?此前的臨床研究中, 對於“替比夫定”治療者的嬰兒隨訪最多只到1歲。 韓國榮團隊將隨訪研究延長至5歲,

通過對214例兒童0—5歲各年齡段的頭圍、身高、體重、畸形率和患病住院率的長期觀察, 並隨機抽取100例進行丹佛發育篩查測試(DDST)。 結果顯示, 214例兒童不僅無一例發生HBV感染, 而且均產生有效的乙型肝炎表面抗體;生長發育標準與同齡正常兒童比較無明顯差異;在1歲後的長期隨訪中, 僅有2例先天異常, 先天異常率0.934%, 與中國兒童人群出生缺陷率比較無差異。 100例幼兒中有92例父母同意進行DDST實驗, 合格率為97.82%(中國兒童DDST合格率約為92%)。

2012年, 韓國榮團隊又與和美國紐約大學合作, 在中國進行了“替諾福韋酯”(另一種抗乙肝病毒藥物)母嬰阻斷研究, 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和近期安全性, 研究成果於2016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這一成果讓慢乙肝孕婦又多了一個治療藥物選擇。

”韓國榮說。

韓國榮團隊持續多年並取得重要成果的研究引發世界關注, 其發表的“抗病毒藥物在母嬰阻斷方面的應用”不僅被歐洲和亞太地區肝病防治指南引用, 也被中國、美國等國肝病防治指南引用。 世界著名《病毒性肝炎雜誌》近日進行了全文刊登。

基於上述重要研究成果, 我國近日正式將“替比夫定”“替諾福韋”兩種藥物列入醫保目錄。 “這將有利於惠及更多需要干預的孕婦, 對我國乙肝防治將產生重要影響。 ”中華感染病學學會相關專家如是肯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