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孝宗擦了一個屁股,為何就拉動了一個產業發展?

在我國歷史上, 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像明孝宗朱佑樘那樣能將個人“擦屁股”的事和一個產業的發展如此緊密的聯繫起來。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

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位為人寬厚仁慈, 而又躬行節儉的皇帝。 他的這種節儉在擦屁股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明朝的皇帝以往擦屁股用的是紙張大小的錦帛。 這種錦帛用川中野生蠶絲織成, 質地柔軟, 但價格昂貴。 儘管如此, 作為手紙, 錦帛是一次性的, 擦完就扔了, 十分浪費。

明孝宗擦屁股也是用的這種錦帛, 儘管很浪費, 並不以為然。 直到有一天, 他看到有一個更加節儉的宮人, 將他擦完屁股的錦帛收集起來, 洗乾淨, 然後做成了門簾。 知道門簾的來歷後, 明孝宗也覺得太奢侈了, 於是下令不許再進貢蠶絲錦帛, 而改用手紙擦屁股。 明孝宗的本意是好的, 豈料卻給蠶農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由於不再向朝廷進貢錦帛, 第二年川中蠶絲業直接受到影響, 許多供應錦帛的村子直接破產, 大量蠶農流離失所, 給社會增加不穩定因素。 無奈之下, 孝宗只好恢復進貢, 繼續用錦帛擦屁股。

這個故事絕非人們調侃之用的飯後談資。 明代謝肇所記的《五雜俎》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大內供禦廁所用, 乃川中貢野蠶所吐成繭, 織以錦帛, 大僅如紙, 每供御用之後, 即便棄擲, 孝廟時宮人取己用者, 浣濯縫紉, 為簾幕之屬。 一日, 上見, 問之, 具以對。 上曰:"如此, 殊可惜, "即敕以紙代之, 停所進貢。 逾年, 川中奏詔書道後, 野蠶比年不復吐絲,

村民有衣食於是者, 流離失所。 乃令貢如初, 笠年蠶複生矣。

“天下治亂, 在予一人”。 擦屁股本來小事一樁, 但是在封建皇權時代, 其影響卻要大的多。 用現代人的思維, 我們可以理解為, 明孝宗擦屁股刺激了內需, 增加了就業。 但如果這樣理解似乎過於簡單, 皇帝擦屁股用錦帛不假, 但這種需求量究竟有多大, 能不能帶動那麼大的一個產業就很難說了。

此外, 川中奏詔所述之情是否屬實呢?這個也不好說, 或許有, 或許沒有描述的那麼嚴重。 無論怎樣, 孝宗還是恢復了進貢。 似乎有些人的目的達到了, 於是上下其手, 從中謀利, 恢復如初。

從這個角度上看,孝宗應該是被騙了。

從這個角度上看,孝宗應該是被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