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受雇駭客團夥試圖入侵百度 無人駕駛成商業間諜“肥肉”

無人駕駛技術已成為商業間諜活動的重災區。 據網易科技消息, 3月21日, 百度透露一夥受雇傭的駭客試圖竊取百度無人駕駛汽車技術。

據李彥宏透露, 百度過去幾年在無人駕駛領域投入的研發成本高達200億元。

百度網路安全部主管馬傑表示現在尚不清楚駭客是受誰指示的。 “想要搞清究竟是誰雇傭了這幫駭客不是件容易事, 但據我們瞭解這種在地下市場進行的竊取倒賣資訊的行為是一定存在的, ”馬傑這樣說道, 但並未深入介紹此事。

百度還同其競爭對手騰訊和阿裡巴巴協作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方面的威脅。

“破壞網路安全的地下產業在逐漸擴大, 因此我們必須團結起來, ”馬傑說。 “互聯網公司之間並非敵人, 地下產業才是我們的敵人。 ”

在中國, 據說有一種行當叫作“仲介”, 他們幾乎無所不能,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辦成的。 這個“仲介”反應在百度被入侵事件上,

就是智慧財產權黑色交易的地下市場。

然而, 地下黑市的存在和滋生, 是因為有著“需求”的土壤, 這個土壤就是中國商業環境的惡劣, 商人們營商操守的敗壞。 因為總是有很多“聰明人”, 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通過走“捷徑”快速解決問題。 這些支票使得地下黑市興旺發達。

在很多時候, 通過無所不能的“仲介”和所謂的在黑市的“購買”達到了目的不法行為, 並沒有受到懲罰。 受到懲罰的, 是那些老老實實做研發的, 辛勤耕耘的生意人。 這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對百度而言, 其網路安全小組不停地工作來測試新產品並保護系統免受攻擊, 還召集了一批清華大學的“駭客”學生組建了“藍蓮花”團隊, 來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儘管如此, 還是難以防範。

鑒於無人駕駛技術未來對產業的顛覆效應,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有50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宣稱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然而這個技術的門檻非常高, 研發成本非常高昂。 因此, 以穀歌、百度、特斯拉為代表的領先者就成了商業間諜活動的“重災區”。

過去數月, 美國矽谷爆發了數起無人駕駛技術的智慧財產權官司。 最著名的是穀歌起訴Uber, 指控Uber現任副總裁、自動駕駛技術負責人安東尼-萊萬多斯基從穀歌竊取了Lidar技術, 並以6.8億美金的高價賣給了Uber。

穀歌方面已經對Uber採取了最嚴厲的措施, 他們申請法庭頒佈禁令, 要求Uber在官司結束前不得推進一切與無人駕駛相關的研發工作。 加州地方法院要求Uber在4月7日之前做出申訴。

同時, 特斯拉也起訴了其前自動駕駛專案總監——斯特林-安德森, 指控其從公司竊取了幾百GB的機密專有資料。 斯特林-安德森與谷歌無人車前CTO克裡斯-烏爾姆森在共同創業。

為保護智慧財產權, 加州在2016年5月通過了“Defend Trade Secrets Act(保護商業秘密法案)”, 該法案可允許智慧財產權所有者在訴訟期間, 申請法令, 禁止被告涉案技術的研發和運營。

最新的消息是, 谷歌無人駕駛公司waymo宣佈招募了前ebay政府事務和法務副總裁Tekedra Mawakana出任公司副總裁, 負責Uber官司以及與政府協調無人駕駛的監管法案事宜。

對於中國的政府而言, 百度此次無人駕駛技術的駭客事件應被徹查, 如此明目張膽, 意味著商業間諜以及智慧財產權侵權活動已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這些從事地下交易的駭客必須要受到懲處, 同時, 他們的顧客也應該受到嚴懲。 以消除地下“黑市”存在的土壤。

如果智慧財產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 自主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

作者:建約車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