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約夜撩」維持一個簡單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

點擊上方藍字 羊城地鐵報 一鍵關注

結束熙熙攘攘的一天

你是一頭紮進睡眠

還是摸黑尋找

心之所向的那片秘密花園

每週日晚九點

給我一首歌的時間送你一些知心話一部私藏書/劇

一些話

晚上好, 歡迎回到每週日晚九點, 羊鐵君約夜撩, 我是簡妮兒。

學生時代, 我們是否無時無刻地憧憬著畢業後的生活, 迫不及待地想沖出校園, 逃離應試教育的牢籠?想像著未來的自己功成名就, 西裝革履地在公司裡與同事高談闊論, 開著小車遊歷四方。 而待到我們畢業步入社會, 我們是否又無時無刻地想回到學生時代,

安安靜靜地讀書, 享受著青春的純潔美好, 不必面對紛繁複雜、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 不必為五斗米折腰?

我們在學生時代給自己許諾下的誓言, 現在的你, 實現了嗎?

今夜給大家介紹的電影, 是出自日本著名獨立電影導演是枝裕和之手的《比海更深》。 在主人公身上, 我們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懷才不遇, 卻被現實所累, 夢想無處安放。 在現實與夢想之間, 你, 選哪個?

影片看到一半的時候, 觀眾可能會以為這部電影就是給我們上一堂人生的哲理課, 灌一碗雞湯。 說一個失魂落魄、頹靡不振的人最後怎麼來個逆襲大翻身, 並重組支離破碎的家庭。

但是若電影都這麼演, 不免落入俗套, 這部電影用樸素的語言,

平實的鏡頭, 平淡如水的基調吟唱著一首人生的悲歌, 卻一點也不矯情, 沒有濃墨重彩地刻畫主人公的悲, 沒有自怨自艾, 沒有自暴自棄, 沒有歇斯底里, 反而如沐春風地抒寫著一個人平凡的一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 羊鐵君忠實粉絲區鳳琳的精彩影評吧~(一部電影)

一部電影

【讀者投稿】

《 比海還深》

是枝裕和在《比海更深》劇本的

第一頁寫道:

“我們都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 ”

這部電影,

我想獻給那些沒成為理想大人的你。

《比海更深》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中年男子, 夢想是成為一名小說家, 他自命清高, 絕不願為了錢去創作沒有“靈魂”的作品。 而現實生活中他卻處處為錢發愁, 為了謀取生計不得不以偵探的身份過活, 然而偵探這一職業並沒有給他帶來穩定的生活和充裕的財富, 以至於他的妻子無法繼續忍受他自甘沉淪、無所作為的人生態度, 選擇離開他。 他甚至沉迷於賭博, 即便貧窮到需要依靠年邁的母親過日子, 他仍舊不改賭性, 拿到錢後又轉瞬扔進賭場。

在BGM一路清新爽朗的口哨聲中, 良多每天如一日地從兜裡掏出零錢, 在路邊站著囫圇吞棗地吃下一碗面, 捉襟見肘的時候偷偷地潛入母親家翻箱倒櫃地找錢。 歷盡千辛萬苦都想著見兒子一面, 給兒子買吃的, 自己卻說著:爸爸不餓。 面對離婚老婆的冷眼相對, 仍然癡癡眷戀, 耍個小伎倆希望老婆能夠重新回到自己的懷抱。

“回不去了。 ”老婆對良多說, 雖然眼神裡還帶著一絲絲情意。

是的, 回不去了,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 沒有時光機給我們重生的機會, 讓我們為犯下的過錯撥亂反正, 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 一路都被灌輸很多雞湯和正能量, 來自學校的, 來自父母的, 來自朋友的, “只要努力, 就一定可以達成自己的夢想。 ”“朝著夢想永不退縮, 一定可以看見光明的未來。 ” 這一生, 這樣的道理我們聽了太多太多。

而真實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曾否想過, 我們懷著滿腔的熱情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果最後沒有達成目標,我們會怎麼樣?

故事最感人的一段,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會覺得是良多一家三口重聚,在暴風雨中尋找散落到各處的彩票這一段吧。而最打動我的,是良多的母親站在窗邊,望著窗外的狂風暴雨,問良多自己應當如何死去。是選擇毫無知覺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臨,還是儘快了結自己的生命?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不禁潸然而下。如果說從良多的身上看到了凡人的生存之道,那麼從母親的身上就看到了凡人的死亡之道。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如願以償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最終,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帶著遺憾離去。前路茫茫,我們即將面臨什麼,要失去什麼,又會得到什麼,一切都是未知數。

既然這樣,為何不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盡人事,聽天命,不要總想著我要得到什麼,而去想,這一秒,我要怎麼去活。

“爸爸,你的夢想實現了嗎?”兒子問良多,良多回答:“我的夢想還沒有實現呢,只是沒有實現而已。”

對啊,只是沒有實現而已,但夢想一直都在,無論結果如何,深呼吸,一步,一步,我們一直在踐行著。

一本書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節選

【愛、死、喜、悲,這些都貫穿我們人生的主題,而貫穿昆德拉小說的主題,始終是他大聲疾呼的一個想法:人生不過是去往何方與來自何處的事情。】

PS:原諒我對此節選中某些不可描述的片段做了小小的改動。

他與特麗莎初識於三個星期前捷克的一個小鎮上,兩入呆在一起還不到一個鐘頭,她就陪他去了車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車;十天后她去看他,不料夜裡她發起燒來,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裡呆了十個星期。

他慢慢感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愛,卻很不習慣。對他來說;她象個孩子;被人放在樹脂塗覆的草筐裡順水漂來,而他在床榻之岸順手撈起了她。

她同他呆在一起直到康復;然後回她離布拉格一百五十英里的鎮子上去。現在我們回到了他生活中那個關鍵時刻,即我剛才談到的和看到的:他站在窗前,遙望著院子那邊的高牆陷入了沉思。

他應該把她叫回布拉格嗎?他害怕承擔責任。如果他請她來,她會來的,並奉獻她的一切。抑或他應該制止自己對她的親近之情?那麼她將呆在那鄉間餐館當女招待,而他將不再見到她。

他到底是要她來,還是不要?

他看著庭院那邊的高牆,尋索答案。

他不斷回想起那位躺在床上;使他忘記了以前生活中任何人的她。她統非情人,亦非妻子,她是一個被放在樹臘塗覆的草筐裡的孩子,順水漂來他的床榻之岸。她睡著了。他跪在她的床邊,見她燒得呼吸急促,徽微呻吟。他用臉貼往她的臉,輕聲安慰她,直到她睡著。一會兒,他覺得她呼吸正常了,臉龐無意識地輕輕起伏,間或觸著他的臉。他聞到了她高熱散發的一種氣息,吸著它,如同自己吞飲著對方身體的愛。刹那間,他又幻想著自己與她在一起已有漫漫歲月,而現在她正行將死去。他突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能死在她之後,得躺在她身邊,與她一同赴死。他挨著她的頭,把臉埋在枕頭裡過了許久。

現在他站在窗前,極力回想那一刻的情景。那不是因為愛情,又是因為什麼呢?是愛嗎?那種想死在她身邊的情感顯然有些誇張:在這以前他僅僅見了她一面!那麼,明明知道這種愛不甚適當,難道這只是一個歇斯底里的男人感到自欺之需而作出的偽舉嗎?他的無意識是如此懦弱,一個小小的玩笑就使他選擇了這樣一個毫無機緣的可憐的鄉間女招待,竟然作為他的最佳伴侶,進入了生活!

他望著外面院子那邊的髒牆,知道自己無法回答那一切究竟是出於瘋,還是愛。

更使他悲傷的是,真正的男子漢通常能果敢行動的時刻,他總是猶豫不決,以至他經歷過的一個個美妙瞬間(比如說跪在她床上,想著不能讓她先死的瞬間),由此而喪失全部意義。

他生著自己的氣,直到他弄明白自己的茫然無措其實也很自然。

他再也無法明白自己要什麼。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此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

與特麗莎結合或獨居,哪個更好呢?

沒有比較的基點,因此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何種選擇更好。我們經歷著生活中突然臨頭的一切,毫無防備,就象演員進入初排。如果生活的第一排練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麼價值呢?這就是為什麼生活總象一張草圖的原因。不,“草圖”還不是最確切的詞,因為草圖是某件事物的輪廓,是一幅圖畫的基礎,而我們所說的生活是一張沒有什麼目的的草圖,最終也不會成為一幅圖畫。

“EinmaliStKeinmal”湯瑪斯自言自語。這句德國諺語說,只發生過一次的事就象壓根兒沒有發生過。如果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當然也可以說根本沒有過生命。

可後來有二天在醫院裡,湯瑪斯正在手術間休息,護士告訴他有電話。他聽到話筒裡傳來特麗莎的聲音。電話是從車站打來的。他格外高興,不幸的是他那天夜裡有事,要到第二天才能請她上他家去。放下電話,他便責備自己沒有叫她直接去他家,他畢竟有足夠的時間來取消自己原來的計畫!他努力想像在他們見面前的三十六小時裡特麗莎會在布拉格做些什麼,然而來不及想清楚他便跳進汽車驅車上街去找她。第二天夜裡,她來了,肩上掛著個提包:看來比以前更加優雅,腋下還夾了本厚厚的《安娜.卡列尼娜》;她看來情緒不錯,甚至有點興高來烈;努力想使他相信她只是碰巧路過這,她來布拉格有點事,也許是找工作(她這一點講得很含糊)。

後來,他們並排躺在床上時,他問她住在哪。天已晚了,他想用車送她回去。她有點不好意思;說她的行李箱還寄存在車站,她得去找一個旅館兩天前他還擔心,如果他請她來布拉格,她將奉獻一切。當她告訴他箱子存在車站時,他立刻意識到她的生活就留在那只箱子裡,在她能夠奉獻之前,它會一直被存放在車站的。

他倆鑽入停放在房前的汽車,直奔車站。他領了箱子(那傢伙又大又沉),帶著它和她回家。

兩個星期以來他總是猶豫;甚至未能說服自已去寄一張向她問好的明信片,而現在怎麼會突然作出這個決定?他自己也暗暗吃驚。他在向自己的原則挑戰。十年前,與妻子離婚,他象別人慶賀訂婚一樣高興。他明白自已天生就不能與任何女人朝夕相處,是個十足的單身漢胚子。他要盡力為自已創造一種沒有任何女人提著箱子走進來的生活。那就是他的房裡只有一張床的原因。儘管那張床很大,湯瑪斯還是告訴他的情人們,只要有外人在身邊他就不能入睡,半夜之後都得用車把她們送回去。自然,特麗莎第一次來的時候,並不是她的流感攪了他的睡眠。那一夜他睡在一張大圈椅上,其它幾天則開車去醫院,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張病床。可這一次,他在她的身邊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她還握住他的手睡著。真是難以相信,他們整夜都這樣手拉著手的嗎?

她在熟睡中深深地呼吸,緊緊地攥緊著他的手(緊得他無法解脫)。笨重的箱子便立在床邊。他怕把她弄醒,忍著沒把手抽回來,小心翼翼地翻了一個身,以便好好地看她。他又一次感到特麗莎是個被放在樹脂塗覆的草籃裡順水漂來的孩子。他怎麼能讓這個裝著孩子的草籃順流漂向狂暴洶湧的江濤?如果法老的女兒沒有抓任那只載有小摩西逃離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會有《舊約全書》,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話都始於營救一個棄兒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沒有收養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寫不出他最美的悲劇了。

湯瑪斯當時還沒認識到,比喻是危臉的,比喻可不能拿來鬧著玩。一個比喻就能播下愛的種子。

本期節目中,

【一些話】和【一部電影】內容

均來自羊鐵君的忠實粉絲

--【區鳳琳】--

感謝投稿!

每週日晚九點,簡妮兒和你有個約會

喜歡請【分享給更多朋友】

意見和建議歡迎【寫留言】

推薦書和歌請戳【閱讀原文】

截至下期節目播出,留言獲贊最多的鐵絲

將獲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一本哦~

編輯&主播:簡妮兒

如果最後沒有達成目標,我們會怎麼樣?

故事最感人的一段,看過電影的觀眾可能會覺得是良多一家三口重聚,在暴風雨中尋找散落到各處的彩票這一段吧。而最打動我的,是良多的母親站在窗邊,望著窗外的狂風暴雨,問良多自己應當如何死去。是選擇毫無知覺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降臨,還是儘快了結自己的生命?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不禁潸然而下。如果說從良多的身上看到了凡人的生存之道,那麼從母親的身上就看到了凡人的死亡之道。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如願以償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最終,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帶著遺憾離去。前路茫茫,我們即將面臨什麼,要失去什麼,又會得到什麼,一切都是未知數。

既然這樣,為何不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盡人事,聽天命,不要總想著我要得到什麼,而去想,這一秒,我要怎麼去活。

“爸爸,你的夢想實現了嗎?”兒子問良多,良多回答:“我的夢想還沒有實現呢,只是沒有實現而已。”

對啊,只是沒有實現而已,但夢想一直都在,無論結果如何,深呼吸,一步,一步,我們一直在踐行著。

一本書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節選

【愛、死、喜、悲,這些都貫穿我們人生的主題,而貫穿昆德拉小說的主題,始終是他大聲疾呼的一個想法:人生不過是去往何方與來自何處的事情。】

PS:原諒我對此節選中某些不可描述的片段做了小小的改動。

他與特麗莎初識於三個星期前捷克的一個小鎮上,兩入呆在一起還不到一個鐘頭,她就陪他去了車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車;十天后她去看他,不料夜裡她發起燒來,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裡呆了十個星期。

他慢慢感到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愛,卻很不習慣。對他來說;她象個孩子;被人放在樹脂塗覆的草筐裡順水漂來,而他在床榻之岸順手撈起了她。

她同他呆在一起直到康復;然後回她離布拉格一百五十英里的鎮子上去。現在我們回到了他生活中那個關鍵時刻,即我剛才談到的和看到的:他站在窗前,遙望著院子那邊的高牆陷入了沉思。

他應該把她叫回布拉格嗎?他害怕承擔責任。如果他請她來,她會來的,並奉獻她的一切。抑或他應該制止自己對她的親近之情?那麼她將呆在那鄉間餐館當女招待,而他將不再見到她。

他到底是要她來,還是不要?

他看著庭院那邊的高牆,尋索答案。

他不斷回想起那位躺在床上;使他忘記了以前生活中任何人的她。她統非情人,亦非妻子,她是一個被放在樹臘塗覆的草筐裡的孩子,順水漂來他的床榻之岸。她睡著了。他跪在她的床邊,見她燒得呼吸急促,徽微呻吟。他用臉貼往她的臉,輕聲安慰她,直到她睡著。一會兒,他覺得她呼吸正常了,臉龐無意識地輕輕起伏,間或觸著他的臉。他聞到了她高熱散發的一種氣息,吸著它,如同自己吞飲著對方身體的愛。刹那間,他又幻想著自己與她在一起已有漫漫歲月,而現在她正行將死去。他突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能死在她之後,得躺在她身邊,與她一同赴死。他挨著她的頭,把臉埋在枕頭裡過了許久。

現在他站在窗前,極力回想那一刻的情景。那不是因為愛情,又是因為什麼呢?是愛嗎?那種想死在她身邊的情感顯然有些誇張:在這以前他僅僅見了她一面!那麼,明明知道這種愛不甚適當,難道這只是一個歇斯底里的男人感到自欺之需而作出的偽舉嗎?他的無意識是如此懦弱,一個小小的玩笑就使他選擇了這樣一個毫無機緣的可憐的鄉間女招待,竟然作為他的最佳伴侶,進入了生活!

他望著外面院子那邊的髒牆,知道自己無法回答那一切究竟是出於瘋,還是愛。

更使他悲傷的是,真正的男子漢通常能果敢行動的時刻,他總是猶豫不決,以至他經歷過的一個個美妙瞬間(比如說跪在她床上,想著不能讓她先死的瞬間),由此而喪失全部意義。

他生著自己的氣,直到他弄明白自己的茫然無措其實也很自然。

他再也無法明白自己要什麼。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此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

與特麗莎結合或獨居,哪個更好呢?

沒有比較的基點,因此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何種選擇更好。我們經歷著生活中突然臨頭的一切,毫無防備,就象演員進入初排。如果生活的第一排練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麼價值呢?這就是為什麼生活總象一張草圖的原因。不,“草圖”還不是最確切的詞,因為草圖是某件事物的輪廓,是一幅圖畫的基礎,而我們所說的生活是一張沒有什麼目的的草圖,最終也不會成為一幅圖畫。

“EinmaliStKeinmal”湯瑪斯自言自語。這句德國諺語說,只發生過一次的事就象壓根兒沒有發生過。如果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我們當然也可以說根本沒有過生命。

可後來有二天在醫院裡,湯瑪斯正在手術間休息,護士告訴他有電話。他聽到話筒裡傳來特麗莎的聲音。電話是從車站打來的。他格外高興,不幸的是他那天夜裡有事,要到第二天才能請她上他家去。放下電話,他便責備自己沒有叫她直接去他家,他畢竟有足夠的時間來取消自己原來的計畫!他努力想像在他們見面前的三十六小時裡特麗莎會在布拉格做些什麼,然而來不及想清楚他便跳進汽車驅車上街去找她。第二天夜裡,她來了,肩上掛著個提包:看來比以前更加優雅,腋下還夾了本厚厚的《安娜.卡列尼娜》;她看來情緒不錯,甚至有點興高來烈;努力想使他相信她只是碰巧路過這,她來布拉格有點事,也許是找工作(她這一點講得很含糊)。

後來,他們並排躺在床上時,他問她住在哪。天已晚了,他想用車送她回去。她有點不好意思;說她的行李箱還寄存在車站,她得去找一個旅館兩天前他還擔心,如果他請她來布拉格,她將奉獻一切。當她告訴他箱子存在車站時,他立刻意識到她的生活就留在那只箱子裡,在她能夠奉獻之前,它會一直被存放在車站的。

他倆鑽入停放在房前的汽車,直奔車站。他領了箱子(那傢伙又大又沉),帶著它和她回家。

兩個星期以來他總是猶豫;甚至未能說服自已去寄一張向她問好的明信片,而現在怎麼會突然作出這個決定?他自己也暗暗吃驚。他在向自己的原則挑戰。十年前,與妻子離婚,他象別人慶賀訂婚一樣高興。他明白自已天生就不能與任何女人朝夕相處,是個十足的單身漢胚子。他要盡力為自已創造一種沒有任何女人提著箱子走進來的生活。那就是他的房裡只有一張床的原因。儘管那張床很大,湯瑪斯還是告訴他的情人們,只要有外人在身邊他就不能入睡,半夜之後都得用車把她們送回去。自然,特麗莎第一次來的時候,並不是她的流感攪了他的睡眠。那一夜他睡在一張大圈椅上,其它幾天則開車去醫院,他的辦公室裡有一張病床。可這一次,他在她的身邊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她還握住他的手睡著。真是難以相信,他們整夜都這樣手拉著手的嗎?

她在熟睡中深深地呼吸,緊緊地攥緊著他的手(緊得他無法解脫)。笨重的箱子便立在床邊。他怕把她弄醒,忍著沒把手抽回來,小心翼翼地翻了一個身,以便好好地看她。他又一次感到特麗莎是個被放在樹脂塗覆的草籃裡順水漂來的孩子。他怎麼能讓這個裝著孩子的草籃順流漂向狂暴洶湧的江濤?如果法老的女兒沒有抓任那只載有小摩西逃離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會有《舊約全書》,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話都始於營救一個棄兒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沒有收養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寫不出他最美的悲劇了。

湯瑪斯當時還沒認識到,比喻是危臉的,比喻可不能拿來鬧著玩。一個比喻就能播下愛的種子。

本期節目中,

【一些話】和【一部電影】內容

均來自羊鐵君的忠實粉絲

--【區鳳琳】--

感謝投稿!

每週日晚九點,簡妮兒和你有個約會

喜歡請【分享給更多朋友】

意見和建議歡迎【寫留言】

推薦書和歌請戳【閱讀原文】

截至下期節目播出,留言獲贊最多的鐵絲

將獲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一本哦~

編輯&主播:簡妮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