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直播了清朝皇帝婚禮的國外畫家,最早的婚慶服務人員?

現在新人結婚, 婚慶是必不可少的了, 其中錄影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了, 但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一個英國畫家給中國的皇帝做了一場另類的錄影。 但這可不是清政府請來的。

同治, 清代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 慈禧和咸豐帝之子, 對應年份為西元1862年至1874年。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 那時候, 同治皇帝十七歲, 皇后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因為只有即位前沒有成婚的皇帝才能舉辦大婚典禮,

上一次清朝的皇帝大婚, 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婚了。 兩宮皇太后希望同治大婚典禮辦得“普天同慶”。

1872年英國畫家威廉·辛普森作為《倫敦新聞畫報》的特派記者晝夜兼程趕到北京。 他得知大清皇室即將為十六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 辛普森為《倫敦新聞畫報》做的這組同治大婚圖文報導, 為西方讀者揭開了中國皇室的神秘面紗。

辛普森特別記述了15日, 也就是大婚的頭一天, 皇家向新娘阿魯特氏送金冊、金節、金印的場面:

下午四點左右, 抬著皇后鳳輿的隊伍從皇宮出發, 由一位蒙古王爺和數位蒙古大臣帶隊, 身著盛裝。 這位蒙古王爺, 手捧御用朝珠, 那是皇帝至高權力的象徵, 如同皇帝親往一樣神聖, 是最尊貴的禮節。

整支隊伍的前面, 有三十匹配有金黃色鞍韉的白馬, 隊伍主體則由眾多旗幟和各種不同顏色的三重傘蓋組成。 傘上繡有龍鳳圖案, 高竿之上有圓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 還有一種紅竿子頂端是“金瓜”。

皇帝的三重黃龍傘走在後面, 再接著是鳳輿——黃色絲綢的圍簾, 金色皇冠狀的轎頂裝飾著龍和鳳, 並沒有用珍珠和黃金, 裝飾極其質樸。

辛普森瞭解到, 鳳輿將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 直到她乘坐離開, 這是中國婚禮一個重要部分, 即通過公之於眾,

讓婚姻擁有了合法性。 當這支隊伍返回時, 金冊、金節、金印會置於皇帝黃龍傘和鳳輿之前, 騎兵隊則走在最後。 簇擁著皇后的金冊、金節和金印的迎親隊伍。

同治大婚前期清廷已照會各國使館, 要求每位公使約束自己的國民, 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觀看結婚隊伍。 辛普森在友人幫助下, 由一名中國婦女作為嚮導, 進入婚禮隊伍途經的某條胡同轉角的一個大煙館。 他們將窗戶上的薄紙戳破, 朝外面看去:

接近半夜十二點,婚禮隊伍終於出現了:

白馬、白旗,高大的傘、扇,在暗淡的光中,顯得蒼白、恐怖,因為層雲遮住了月亮,好像它們也聽到了任何人不得觀看的命令。隊伍中斷了很長時間,接著大約有兩百個燈籠經過,上面都寫有漢字的“ 囍”。這是婚禮隊伍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來果然是金節、全冊、金印,然後就是皇帝的黃蓋傘和皇后的鳳輿,此刻皇后已經坐在鳳輿裡面了。

鳳輿旁邊有個人手持燃香。這人是欽天監官員。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顯示時間,他正在對行進隊伍進行計時,以便可以“吉時”抵達皇宮,時間當然是事先就計算好的。

奉迎禮後,再經過召見禮、頒詔禮、筵席禮,到農曆九月十八日的慶賀禮後,同治大婚才算全部結束。此後,辛普森陸續把自己的速寫寄回倫敦的報社,他風趣的報導、精彩的插畫大受歡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國熱”的又一次高潮。

接近半夜十二點,婚禮隊伍終於出現了:

白馬、白旗,高大的傘、扇,在暗淡的光中,顯得蒼白、恐怖,因為層雲遮住了月亮,好像它們也聽到了任何人不得觀看的命令。隊伍中斷了很長時間,接著大約有兩百個燈籠經過,上面都寫有漢字的“ 囍”。這是婚禮隊伍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來果然是金節、全冊、金印,然後就是皇帝的黃蓋傘和皇后的鳳輿,此刻皇后已經坐在鳳輿裡面了。

鳳輿旁邊有個人手持燃香。這人是欽天監官員。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顯示時間,他正在對行進隊伍進行計時,以便可以“吉時”抵達皇宮,時間當然是事先就計算好的。

奉迎禮後,再經過召見禮、頒詔禮、筵席禮,到農曆九月十八日的慶賀禮後,同治大婚才算全部結束。此後,辛普森陸續把自己的速寫寄回倫敦的報社,他風趣的報導、精彩的插畫大受歡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國熱”的又一次高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