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突厥汗國的介紹

突厥汗國(552年~630年, 682年~745年)是六世紀中葉崛起於漠北的由突厥人建立的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盟國家。 583年因隋分化離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 並分別於630年與657年亡于唐, 682年後突厥複國, 共立國193年, 曾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造成很大威脅。

5世紀中突厥歸附於柔然, 為其煉鐵奴。 徙于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 俗稱突厥, 因以名其部落。 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數百家, 後來突厥部落有數萬人, 多數人來源於周圍的鐵勒部落人。

6世紀時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遣使向西魏獻方物。

546年合併鐵勒部5萬餘落(戶), 勢力逐漸強盛, 故後來將所有鐵勒後裔稱為突厥。

552年突厥又大敗柔然, 以漠北為中心在鄂爾渾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隸制政權。 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 西瀕裡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 “可汗”為最高首領, 其子弟稱“特勤”, 將領稱“設”。 分轄地為“突利”(東部)、“達頭”(西部)。 可汗廷帳在東、西兩部之間鄂爾渾河上游一帶。 汗國官制有28級。 稅法規定對普通牧民、黑民(戰爭中歸附者)“徵發兵馬、科稅雜畜”。 曆法以動物紀年。

5世紀始創制突厥文, 亦名鄂爾渾~葉尼塞文, 是古代北方民族[3] 最古老的文字。

1889年在鄂爾渾河發現《闕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後, 始為世人所知。 據《新唐書》、《舊唐書》的《突厥傳》, 前一碑文的漢文為唐玄宗撰。 突厥在隋唐時期與中原漢族政治經濟聯繫密切。

583年, 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 其中東突厥可汗汗室為原統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後

, 故東突厥仍經常被直呼為“突厥”。

630年、657年, 東西突厥先後統一于唐。

680年, 南遷的東突厥之後北返複國, 682年建立後突厥汗國, 745年亡於回鶻。 原來突厥汗國所屬諸部乃部分歸附於回鶻汗國, 部分歸附於唐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