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經常聽到“帝王心術”這一次,感受下什麼是帝王心術

經常看歷史小說或者歷史題材影視劇的朋友可能會遇到帝王心術這個名詞, 記得曾經一部清宮戲裡面, 皇帝就對某格格(貌似是小燕子)說:“你不懂, 這叫帝王心術”, 這所謂的帝王心術到底是什麼?從字面意思來理解, 無非就是皇帝的主意, 皇帝的思維方式等等。 歷史上三百多個皇帝, 並不都是正常人, 甚至還有兩歲的小兒, 那麼帝王心術之於這些人就談不上了。 那麼身為一個人格正常的皇帝, 最想做的是什麼, 希望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順著這個思路想一下, 大概可以得出這麼幾點:想讓自己治下的國家長治久安,

要管理好國家政府、管理好官員, 要讓自己的皇位永遠傳下去等等。

封建社會, 皇帝自稱天子, 上天之子降落凡間, 當然已經是淩駕於一切人之上了, 從心理需求理論來分析, 他直接就是要追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求了。 追求自我實現, 又要心懷天下, 想成就偉大事業讓自己名垂青史, 這些光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要靠官僚系統, 靠千萬大小官員去實現。 那麼, 或許帝王心術, 最關鍵的一點也就在於對於臣下的管理和駕馭了, 這或許可以用一個現代的詞語說是人力資源管理, 但是由於皇帝本人是金口玉言, 說一不二, 所以與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又有不同。 具體帝王心術是什麼樣的, 也沒有像二十四史一樣留下專門的記載,

成為不傳之秘, 只有帝王本人才能知道, 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但是, 既然有歷史, 有言行, 後人總能從中窺得一點蛛絲馬跡。 一些小細節活血可以讓我們感受下什麼是帝王心術。

高陽是著作等身的歷史小說作家, 在創作小說前, 他不僅閱讀正史, 還參閱大量古人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及民間傳說, 充分瞭解當時的歷史畫卷, 使得他創作的小說貼近史實、細節真實, 場面很真切。 在他所著的一部關於乾隆皇帝的小說《乾隆韻事》中, 有這麼一個情節: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禎進兵西藏平定準格爾部, 後來戰爭結束, 班師回朝, 康熙並沒有大張旗鼓封賞有功將士, 於是朝中生出許多議論,

有說皇帝明年登極六十年, 必有恩典, 並在一起封賞, 熱鬧得多, 所以此時暫不作任何處置。 有說撫遠大將軍胤禎並未身臨前敵, 亦未見有什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表現。 皇帝是要等胤禎有了出色的戰功, 一併獎賞, 有說皇帝對胤禎非常失望, 因為他並沒有傑出的表現, 顯示他並無足夠的資格君臨天下。 對這次大征伐竟無封賞, 正意味著皇帝對撫遠大將軍的不滿。

在這些留言環繞中, 有個大臣王掞(音 shàn), 卻以為是個好機會, 於是上書皇帝建議建儲, 即立太子, 其實之前康熙不是沒立過太子, 只是前太子也就是當時的廢太子胤礽太不爭氣, 兩次立太子, 兩次廢掉, 徹底讓康熙失望, 所以康熙之後再也不提立太子的事, 甚至連大臣也絕少感再提這事了。

這王掞是明朝萬歷朝首輔大學士王錫爵之後, 他也是康熙曾經的太子胤礽的老師。 他早在之前就上奏提過建儲的事情, 這自有他的私心, 其祖王錫爵當時力爭明神宗建儲, 後果非常壞, 在歷史上留下挨駡的記錄, 他想替先祖爭面子回來。 而康熙在經歷兩次立太子風波之後已經想清楚身後之事, 認為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暗中留意, 擇賢而立, 所以很討厭臣下談建儲。 但是王掞當時年近七十, 皇帝對他很是優容, 所以把奏摺留中不發, 置之不理。 誰想後來又接連有八名禦史聯合上奏談建儲, 再後來又有十二名禦史上奏談建儲, 引起皇帝震怒, 要把他發配到青海西藏胤禎軍中, 但念及他年過七十,
一旦到了大漠荒寒之地, 必死無疑。 因此, 皇帝又作了一個權宜的處置, 命王的長子, 正在當翰林的王奕清, 代父從軍。

王家兄弟很友愛, 老二奕鴻正在澎南做糧道, 得到這個不幸的消息, 認為老父獲罪, 長兄出塞, 自己怎麼能再安心做官。 所以變賣了自己的產業, 與奕清同行, 成了一段佳話, 號稱“十三忠臣一孝子。 ”後來胤禎班師回朝, 康熙問起這些因言獲罪的官員的事情, 特地提到王家兄弟, 胤禎認為王奕鴻陪伴兄長在塞外受苦, 難能可貴, 想請康熙把他放回來。 而康熙卻認為如此處置很不好。 接著就啟發胤禎馭人之道——就是駕馭臣下的方法。 如果王奕鴻真心去陪伴兄長, 那麼把他放回來就是違背了他的本心, 他自己內心會很不安;而如果王奕鴻本心不良, 本來是想沽名釣譽,誰想弄假成真,肯定就有苦難言,可能正在悔不當初,如果突然放回來,那就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替他脫離苦海,又成就了他孝順友愛的好名聲。如果照著胤禎的想法放回他,那就是好人不見情,壞人得其所。所以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都不應該放回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的一個側面,即對於臣下的舉動,揆之情理,從正常的人情道理上去分析,維持官僚系統的最佳運作。胤禎雖然很受康熙器重,且親自指點其馭人之道,但是後來的結果眾所周知,皇位還是讓現在火遍螢屏的四爺給坐上了。

本來是想沽名釣譽,誰想弄假成真,肯定就有苦難言,可能正在悔不當初,如果突然放回來,那就是他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替他脫離苦海,又成就了他孝順友愛的好名聲。如果照著胤禎的想法放回他,那就是好人不見情,壞人得其所。所以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都不應該放回來。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的一個側面,即對於臣下的舉動,揆之情理,從正常的人情道理上去分析,維持官僚系統的最佳運作。胤禎雖然很受康熙器重,且親自指點其馭人之道,但是後來的結果眾所周知,皇位還是讓現在火遍螢屏的四爺給坐上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