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食酸、食野、食花——獨具特色的孟連傣族飲食文化!

到過孟連的人, 如果只迷戀於那邊地綠寶石的風光, 卻沒有去品嘗一桌傣家風味的宴席, 還算不上領略了孟連的美麗風情,

諳熟了傣族民族文化中獨一無二的傣族飲食文化特色。

食酸

傣族是一個居住在海拔較低, 地域平垣開闊之地(俗稱“壩子”)的民族。 居住在壩子上的傣族, 因氣候、氣溫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 其飲食文化最顯著的特點是喜酸, 故有“酸擺夷”之稱。 在傣族聞名遐邇的菜譜中,

其名菜幾乎都離不開酸。 作為調料的“酸”既有植物性的, 如竹筍、酸橙;也有動物性的, 如酸螞蟻;還有經化學反應製成的, 如醋(自釀)。

傣族飲食嗜酸, 一方面與其生活地域有關, 傣族居住地都較燥熱, 酸性食品不僅能消食, 而且能刺激食欲, 預防中暑。 傣族嗜食酸, 這是在與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克服氣溫高等自然因素而逐漸形成且保留的, 是一個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最樸素、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個習俗, 也是傣族飲食文化中最顯眼的亮點和最能體現民族特點的一種反映。

食野

傣族飲食文化中的另一個特點是“食野”。 所謂“食野”是指傣族喜歡吃一些野生的動植物。 在傣族飲食文化“食野”的菜譜中既有動物的, 如食“溫頓”(一種生活在怒江沙灘上的蟲)、食蟬等;也有植物的, 如野生的蕨菜、刺苞、魚腥菜、香茅草、“擺夷拄棍”(一種長綠植物, 食其嫩芽, 因傣族最喜歡食之而得名), 這些野生植物具有清肺解熱、明目健腦、抗衰老的作用。 傣族飲食文化中的“食野”特點證明了傣族人民認識自然,

崇尚自然, 反映出傣族人民一種淡泊、閒適、隨意的心理特徵。

食花

傣族飲食文化中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食花”。 攀枝花、白花、芭蕉花等植物的花, 傣族人民將其佐以調料做成美味絕倫的佳餚。 在傣族飲食中的食花習俗中, 最令人稱奇的是將一種名為染飯花的花摘下洗淨,

將染飯花加水煮後棄花留水, 將糯米放入黃色染飯花水中浸泡約4小時, 使顏色入米心, 然後將著色的糯米撈出放入甑子內生蒸至熟, 然後倒入盆內反復攪拌。 米飯呈現出花朵的黃色, 食之鬆軟可口而略帶清香。 此飯一般在清明節時做, 做好後將其作為祭祀先祖的“供飯 ”;或在節日宴席上和其它菜肴相配, 因其色香味俱全, 從而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毋庸置疑, 獨特的傣族飲食結構與當今宣導的綠色食品十分契合, 傣族菜肴具有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點, 這是傣族人民尤其是傣族婦女不易肥胖的原因之一, 從營養膳食的觀點來看, 傣族飲食和菜肴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說起傣族,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美不勝收的風景?亭亭玉立的騷哆哩、風流倜儻的貓哆哩?

還是玉盤珍饈的美食?

對sir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傣味。

酸、甜、苦、辣、生是傣家菜的特點,酸為菜味之冠。

來到西雙版納不吃傣味

勸你還是別來了!

要想認識版納 先從傣味開始!

傣家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還可以消署解熱

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

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欲,預防傷風感冒

而吃生的,則可保證營養

接下來sir就給小夥伴們推薦到版納必吃的特色傣味

酸筍煮魚

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筍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筍去殼後切成絲,再加入鹽巴、辣子等醃成酸味備用,通常與雞肉或魚肉放入鍋裡同煮。這道菜酸辣可口,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筍的味道,但吃過的人中大多都非常喜歡!

檸檬舂乾巴

“火燒乾巴”原為傣族宮廷名菜,也是傣族三大名菜之首,選用上等精鮮肉,由多種原始森林中具清熱降火的野生香料醃制,經木炭火燒、木錘舂制而成,肉質更細,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

香茅草烤魚

選用傣族人民的摯愛---羅非魚,也是地道傳統的一道傣族風味菜肴。由於做法獨到、香料獨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

蜜汁烤雞

傣味燒烤必點菜,選用本地小傣雞,多味天然香料醃制,配以傣族秘制椒鹽,酥香解膩,下酒菜之首選。

包燒

版納傣族特殊的一種烹飪美食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鍋具,以天然芭蕉葉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小菜、水鮮、肉食都可加工。

撒撇

取精黃牛肉為主料,切碎搗為肉泥,配黃牛肚、牛脾臟,佐以煮沸過濾的牛苦腸水,調配多種佐料,然後加米線攪拌食之,口感清爽,還可清熱解毒。

油炸青苔

傣族特有的菜肴,傣語稱為“改英”。把青苔從江河湖泊中撈起洗乾淨,壓成薄餅,撒上些許鹽、姜片、水,調成姜湯,經過長時間的日曬後成為青苔片。剪成一小塊一小塊之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撈出就能吃了。口感香脆,並且對人體有清涼解毒的作用。

喃咪牛皮

版納的傣族青睞於用牛皮來做菜。炸牛皮就是他們的一道佐酒佳餚。其口感泡脆,蘸吃番茄喃咪,辛香回甜,獨具風味。

傣味涼拌菜

黃瓜、火燒茄子、折耳根為主料,配以多味本地特色作料拌制,酸辣突出,夏季酸辣之經典。

鳳梨飯

傣家糯米飯的其中一種,去掉鳳梨蓋,掏去鳳梨心,放入糯米,再用高溫沸騰的熱水蒸煮,鎖住了鳳梨的甜、糯米的粘稠,烹調時間越久,其香味更加濃厚。

那 麼 哪 裡 能 吃 到 這 些 美 味 呢?

—傣味哩傣家燒烤 —

景洪市曼龍匡226號(曼聽公園後門左轉前行400米)

—傣泐玉香園餐廳 —

萬達酒吧街2棟

— 曼回索玉旺罕傣家樂—

麼龍路曼回索3號

—西麗遠正宗傣味餐廳 —

壩吉路1號

說起傣族,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美不勝收的風景?亭亭玉立的騷哆哩、風流倜儻的貓哆哩?

還是玉盤珍饈的美食?

對sir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傣味。

酸、甜、苦、辣、生是傣家菜的特點,酸為菜味之冠。

來到西雙版納不吃傣味

勸你還是別來了!

要想認識版納 先從傣味開始!

傣家人認為,吃酸的心爽眼亮,有助消化,還可以消署解熱

吃甜的,能增加熱量,解除疲勞

吃辣的可以增進食欲,預防傷風感冒

而吃生的,則可保證營養

接下來sir就給小夥伴們推薦到版納必吃的特色傣味

酸筍煮魚

傣族的一道名菜,酸筍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筍去殼後切成絲,再加入鹽巴、辣子等醃成酸味備用,通常與雞肉或魚肉放入鍋裡同煮。這道菜酸辣可口,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筍的味道,但吃過的人中大多都非常喜歡!

檸檬舂乾巴

“火燒乾巴”原為傣族宮廷名菜,也是傣族三大名菜之首,選用上等精鮮肉,由多種原始森林中具清熱降火的野生香料醃制,經木炭火燒、木錘舂制而成,肉質更細,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

香茅草烤魚

選用傣族人民的摯愛---羅非魚,也是地道傳統的一道傣族風味菜肴。由於做法獨到、香料獨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

蜜汁烤雞

傣味燒烤必點菜,選用本地小傣雞,多味天然香料醃制,配以傣族秘制椒鹽,酥香解膩,下酒菜之首選。

包燒

版納傣族特殊的一種烹飪美食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鍋具,以天然芭蕉葉為烹飪工具,將欲烹飪的食物用鮮葉包裹,以火塘的炭火為熱源。將食品燒熟,小菜、水鮮、肉食都可加工。

撒撇

取精黃牛肉為主料,切碎搗為肉泥,配黃牛肚、牛脾臟,佐以煮沸過濾的牛苦腸水,調配多種佐料,然後加米線攪拌食之,口感清爽,還可清熱解毒。

油炸青苔

傣族特有的菜肴,傣語稱為“改英”。把青苔從江河湖泊中撈起洗乾淨,壓成薄餅,撒上些許鹽、姜片、水,調成姜湯,經過長時間的日曬後成為青苔片。剪成一小塊一小塊之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撈出就能吃了。口感香脆,並且對人體有清涼解毒的作用。

喃咪牛皮

版納的傣族青睞於用牛皮來做菜。炸牛皮就是他們的一道佐酒佳餚。其口感泡脆,蘸吃番茄喃咪,辛香回甜,獨具風味。

傣味涼拌菜

黃瓜、火燒茄子、折耳根為主料,配以多味本地特色作料拌制,酸辣突出,夏季酸辣之經典。

鳳梨飯

傣家糯米飯的其中一種,去掉鳳梨蓋,掏去鳳梨心,放入糯米,再用高溫沸騰的熱水蒸煮,鎖住了鳳梨的甜、糯米的粘稠,烹調時間越久,其香味更加濃厚。

那 麼 哪 裡 能 吃 到 這 些 美 味 呢?

—傣味哩傣家燒烤 —

景洪市曼龍匡226號(曼聽公園後門左轉前行400米)

—傣泐玉香園餐廳 —

萬達酒吧街2棟

— 曼回索玉旺罕傣家樂—

麼龍路曼回索3號

—西麗遠正宗傣味餐廳 —

壩吉路1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