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晉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禍根竟是司馬昭的小心眼!

在中國歷史上, 二世而亡的統一王朝不多, 除秦朝和隋朝外, 就是西晉。

很多學者認為, 西晉的二世而亡, 禍根在於司馬昭的小心眼, 沒有讓才能更加突出的二兒子繼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司馬昭)

司馬懿死後, 兩個兒子很牛。

老大司馬師接班, 繼續執掌司馬家族產業, 把控曹魏江山。

但是, 司馬師沒有兒子, 於是老二司馬昭就把自己的二兒子司馬悠過繼給司馬師。

司馬師死後, 司馬昭接班, 當他老了的時候, 有兩個人可以做接班人。

一個是司馬炎, 自己的親生兒子。

一個是司馬悠, 雖然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但是已經過繼給大哥司馬師。

司馬昭最後選定了司馬炎做繼承人。

細掰歷史, 你會發現, 雖然兩個兒子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但是司馬昭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 自己卻很有私心。

(司馬悠)

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司馬攸年幼時就十分聰明, 成年後性格溫和, 親近賢才亦樂於施予他人, 而且愛讀經籍, 能寫文章, 尤其擅長寫作書信, 因而成了當時的模範, 才能和威望都超越哥哥司馬炎, 祖父司馬懿很器重他。

司馬懿看人是很准的, 認為司馬悠要遠遠超過司馬炎。

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 司馬昭也曾動心, 要把皇位傳給司馬悠。

把皇位傳給司馬悠, 有幾方面的好處。

1、司馬悠才能要高過司馬炎, 眾人的評價幾乎一致。

2、司馬昭是從哥哥司馬師那裡接班的, 自己死後把權利還政給司馬師, 會受到文人的贊許, 但是實際上來說, 都是自己的兒子, 咋算都不吃虧。

但是, 當司馬昭提出這樣的想法後, 群臣都不同意。 原因很簡單, 司馬炎要比司馬悠大12歲, 晉朝屬於創業階段, 國家還不穩定, 不能讓年齡小的司馬悠繼承王位。

這是表面的原因, 再有司馬炎已經參政, 關係網要比司馬悠大, 背後有一定的支持者。

針對群臣的這種說法, 司馬昭始終猶豫不決。

(司馬炎)

司馬昭死時, 司馬炎30歲, 司馬悠18歲, 兩人都屬於成年。

但是, 臨終前, 司馬昭指定司馬炎為接班人, 實際上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司馬昭認為, 如果讓司馬悠做接班人, 那麼司馬悠會將司馬師定位正統, 享受先皇香火, 但是以司馬炎為帝, 則會以自己為正統。 這種小心思, 最後讓司馬昭放棄了司馬悠。

再看司馬悠和司馬炎哥倆日後的表現, 司馬炎前期勵精圖治,

改革弊政, 開創了太康盛世, 然後後期卻開始懶政, 昏庸無度, 最錯的決定就是把兄弟兒子分王, 自己活著的時候, 能夠控制住這些王, 然而卻偏偏把帝位傳給了傻兒子, 根本武力控制這些在外藩王, 最後讓西晉王朝二世而亡。

司馬悠輔助過司馬炎治理國家, 井井有條, 但是處處司馬炎權臣的壓制, 抑鬱而終, 36歲就死了。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