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漫談明朝的六部九卿,禦史的風言奏事到底有多厲害

吏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塚宰, 掌管全國吏治, 是京察和廷推的主持者。 在丞相被廢而內閣制度還未成熟時, 作為百官表率, 位列朝班第一等。 弘治以後, 內閣首輔才開始取代吏部尚書成為百官之首。 禮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宗伯, 掌管教育、外交和典禮。 戶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司農, 掌管財政、戶籍和農業。 刑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司寇, 掌管司法。 工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司空, 掌管水利和工程。 兵部尚書, 正二品, 雅稱大司馬, 掌管軍令和國防後勤, 戰時擔任京畿防務的總指揮官。 尚書的副手為左右侍郎,

侍郎亦是六部堂官, 品級為正三品。

核判決, 通政司則負責傳遞公文。 刑部、都察院(禦史台)和大理寺並稱三法司, 經常共同審理欽案。 左都禦史是都察院的長官, 正二品, 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都是正三品。 也許有人會問, 都禦史前為什麼要加一個左字。 沒錯,

有左就有右, 一般來說, 左字輩的禦史駐本院, 實領其事, 而右字輩的禦史為地方督撫的加銜, 嚴格意義上並不屬於都察院的雇員。

除了六部尚書, 九卿中還包括左都禦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 都察院負責監察百官, 大理寺負責複左都禦史、左副都禦史(三品)、左僉都禦史(四品)組成了都察院的管理層,

而十三道監察禦史(正七品, 共有110人)則是都察院的主要業務人員。 雖然有品級差異, 但禦史之間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 每一位禦史都可以直接對皇帝上書言事, 獨立辦案, 不受其他個人或組織的干預。 十三道監察禦史雖然只有七品, 影響力卻很大。 風聞奏事說的就是他們可以在僅僅出於懷疑而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向皇帝報告, 錯了也不受追究。

除了在京坐堂, 監察禦史還會出巡地方。 或巡查專務, 如巡鹽禦史、巡漕禦史、巡農禦史等等;或巡查各省, 這時則稱為巡按禦史, 可以考核比自己品級高的封疆大吏, 還可以接受訴訟和信訪, 平反冤案。 有趣的是, 都察院還以全國最高監察機構之尊, 派出五名巡城禦史分巡北京東南西北中五城(由各道監察禦史輪流當值), 在五城兵馬司的協助下, 管理北京城的治安。 和監察禦史類似, 能夠以小制大的官員還有六科給事中。 別看給事中只有區區七品, 權力卻大到可以封駁詔令。

他們和禦史相互補充, 監察諸司, 檢舉不法, 被人們合稱為科道言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