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月齡寶寶,就是要慣著養,你還別不信!

最近, 不少新手媽媽在後臺留言, 說自己要被孩子搞崩潰了, 每天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已經心力交瘁,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啊?

隔著螢幕, 我都能感受到她們的疲憊和焦慮, 但是我依然要冷靜客觀又不厚道地回答:"當媽就沒有出頭日, 當一天媽就操一天的心。 "

還有媽媽問, 小寶寶需求多多, 什麼都要順著他們嗎?他們明明已經吃飽喝足睡醒了, 還要求抱抱, 不抱就哭鬧, 有必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嗎?這樣會不會慣壞孩子呀?

我的回答是:當然要滿足, 對待小嬰兒, 必須要有求必應。

在解釋原因之前, 我們先來講一個有意思的動物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Harry Harlow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恒河猴代母實驗":給剛出生的小猴子兩個代理媽媽, 一個媽媽是鐵絲網+紙盒腦袋+奶瓶;另一個是鐵絲網外裹了一層絨毛布, 外加一個猴媽媽樣子的腦袋。 他要觀察小猴子會選擇哪一個做它們的媽媽。

按照傳統的"有奶便是娘"的說法, 小猴子應該會選擇"有奶"的鐵絲網媽媽。

然而, 實驗的結果是, 小猴子想也不想, 馬上跳到絨毛媽媽的身上扒著不放。 當實驗者故意給它一些驚嚇, 它會立刻飛奔到絨毛媽媽身邊尋求保護。

而那個鐵絲網奶媽, 除了肚子餓的時候不得不去光顧一下, 小猴子壓根不搭理它。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 媽媽的責任, 絕對不是簡單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還應該包括對孩子的愛撫、接觸。

剛出生的嬰兒不具備照顧和保護自己的能力, 他們非常依賴成人的照顧和保護。 因此, 嬰兒需要通過哭泣、粘人、尋覓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保護, 這將有利於他的生存。

父母要做的是, 讀懂寶寶哭要表達的需求, 並且及時回應。

我餓了

哭聲很有節奏, 嘴巴還做吮吸狀, 小腦袋左右轉動。 要是沒有立刻吃到奶, 哭聲會越來越大。

媽媽要趕緊抱起寶寶, 立刻給他喝奶, 餵奶的時候, 要和寶寶說話, 輕輕撫摸寶寶的身體, 安撫寶寶。

我困了

寶寶哭得很不耐煩, 邊哭邊打呵欠, 小手去揉眼睛鼻子, 這是他想睡覺了。 媽媽就把寶寶帶到他熟悉的睡眠環境中, 哄寶寶入睡。

我拉了尿了

不是嚎啕大哭,但是眉頭緊鎖,還扭來扭去,也許小臉還漲得紅紅的,看起來像在使勁。

媽媽應該去檢查一下尿布,邊檢查邊和寶寶說話來安撫寶寶。

我熱了

寶寶哭聲洪亮,還扭動四肢,小臉潮紅。這可能是寶寶覺得太熱了,媽媽趕緊給寶寶減少點衣服,或者調整室內溫度。摸摸寶寶的後背,如果寶寶出汗了,要給寶寶擦乾,再換上乾淨的衣服。

我冷了

寶寶的哭聲是怯怯的,有時候還會蜷縮著身體,嘴唇發紫。媽媽趕緊去摸摸抱抱的小手小腳,如果覺得寶寶的手腳冰涼,趕緊把寶寶抱在懷裡,給寶寶增添保暖的衣服,再把寶寶抱在懷裡,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溫暖的懷抱。

我不舒服了

明明已經吃飽睡醒,大小便也處理過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這很可能是寶寶不舒服了。可能是吃撐了,需要媽媽來拍嗝,可能是衣服穿得不舒服,可能是哪裡癢癢了,需要媽媽耐心檢查,找到根源。

我要抱抱

寶寶的哭聲平緩,還左顧右盼,看到或者聽到有人過去,哭聲就減小了,要是沒人搭理他,哭聲又變大了。

這是寶寶想讓媽媽抱抱了!媽媽一去抱,哭聲立刻停止,甚至淚水還沒有幹就笑了。

我害怕

寶寶突然大哭,甚至還會嚎叫,四肢伸展,小拳頭張開,這可能是寶寶被嚇到了。媽媽要馬上抱起寶寶,讓寶寶的小腦袋靠在媽媽的左胸口,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再伴隨媽媽的愛撫,寶寶很快就會安靜下來。

我就是要哭

寶寶的哭聲抑揚頓挫,響亮但又不刺耳,沒有眼淚,表情看起來也很輕鬆。這是寶寶在練嗓子玩呢,就讓寶寶自由發揮去吧。媽媽可以在旁邊和寶寶配合,拉著寶寶的小手,和寶寶一起"歌唱",寶寶會更開心哦!

如果父母總是在嬰兒身邊,給予他關注和回應,那麼嬰兒就會感覺到被愛、安全和自信,然後開始探索周圍環境、發展社交技能。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回應和滿足,嬰兒會感到焦慮,並開始採取從尋找、跟隨到哭鬧、尖叫等一系列行為,試圖找回自己的父母。這樣的行為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嬰兒覺得父母不會再回來了,他就會停止,並陷入難過和絕望。

經歷了難過和絕望,嬰兒會覺得自己不被關注、不被重視,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既不自信也不願意信任別人。

照顧小嬰兒,最重要的就是讀懂寶寶的需求,並且及時回應,無條件滿足。

寶貝餓了,就給他喝奶;

寶貝困了,就哄他睡覺;

寶貝無聊了,就陪他玩耍;

寶貝就要人抱著,那就抱著吧。

不要擔心會慣壞被寶寶,比起這些目前看起來有點折磨人的"壞習慣",培養他們的安全感更重要。

嬰兒安全感的來源,就是他能否得到足夠的陪伴、關注和回應。

陪伴,讓寶寶知道,父母會一直在你的身邊,不會離開你。

關注,讓寶寶瞭解,我們喜歡你,在乎你,重視你,你很重要,你值得被愛。

回應,讓寶寶明白,我們不會忽略你,你可以盡情表達你的感受,我們會無條件接納你,全心全意愛著你。

如果寶寶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和滿足,以後會更容易長成自信的孩子,也會更加獨立。

漫畫師:餓魔丘蒂

不是嚎啕大哭,但是眉頭緊鎖,還扭來扭去,也許小臉還漲得紅紅的,看起來像在使勁。

媽媽應該去檢查一下尿布,邊檢查邊和寶寶說話來安撫寶寶。

我熱了

寶寶哭聲洪亮,還扭動四肢,小臉潮紅。這可能是寶寶覺得太熱了,媽媽趕緊給寶寶減少點衣服,或者調整室內溫度。摸摸寶寶的後背,如果寶寶出汗了,要給寶寶擦乾,再換上乾淨的衣服。

我冷了

寶寶的哭聲是怯怯的,有時候還會蜷縮著身體,嘴唇發紫。媽媽趕緊去摸摸抱抱的小手小腳,如果覺得寶寶的手腳冰涼,趕緊把寶寶抱在懷裡,給寶寶增添保暖的衣服,再把寶寶抱在懷裡,讓寶寶感受到媽媽溫暖的懷抱。

我不舒服了

明明已經吃飽睡醒,大小便也處理過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這很可能是寶寶不舒服了。可能是吃撐了,需要媽媽來拍嗝,可能是衣服穿得不舒服,可能是哪裡癢癢了,需要媽媽耐心檢查,找到根源。

我要抱抱

寶寶的哭聲平緩,還左顧右盼,看到或者聽到有人過去,哭聲就減小了,要是沒人搭理他,哭聲又變大了。

這是寶寶想讓媽媽抱抱了!媽媽一去抱,哭聲立刻停止,甚至淚水還沒有幹就笑了。

我害怕

寶寶突然大哭,甚至還會嚎叫,四肢伸展,小拳頭張開,這可能是寶寶被嚇到了。媽媽要馬上抱起寶寶,讓寶寶的小腦袋靠在媽媽的左胸口,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再伴隨媽媽的愛撫,寶寶很快就會安靜下來。

我就是要哭

寶寶的哭聲抑揚頓挫,響亮但又不刺耳,沒有眼淚,表情看起來也很輕鬆。這是寶寶在練嗓子玩呢,就讓寶寶自由發揮去吧。媽媽可以在旁邊和寶寶配合,拉著寶寶的小手,和寶寶一起"歌唱",寶寶會更開心哦!

如果父母總是在嬰兒身邊,給予他關注和回應,那麼嬰兒就會感覺到被愛、安全和自信,然後開始探索周圍環境、發展社交技能。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回應和滿足,嬰兒會感到焦慮,並開始採取從尋找、跟隨到哭鬧、尖叫等一系列行為,試圖找回自己的父母。這樣的行為會持續一陣子,直到嬰兒覺得父母不會再回來了,他就會停止,並陷入難過和絕望。

經歷了難過和絕望,嬰兒會覺得自己不被關注、不被重視,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既不自信也不願意信任別人。

照顧小嬰兒,最重要的就是讀懂寶寶的需求,並且及時回應,無條件滿足。

寶貝餓了,就給他喝奶;

寶貝困了,就哄他睡覺;

寶貝無聊了,就陪他玩耍;

寶貝就要人抱著,那就抱著吧。

不要擔心會慣壞被寶寶,比起這些目前看起來有點折磨人的"壞習慣",培養他們的安全感更重要。

嬰兒安全感的來源,就是他能否得到足夠的陪伴、關注和回應。

陪伴,讓寶寶知道,父母會一直在你的身邊,不會離開你。

關注,讓寶寶瞭解,我們喜歡你,在乎你,重視你,你很重要,你值得被愛。

回應,讓寶寶明白,我們不會忽略你,你可以盡情表達你的感受,我們會無條件接納你,全心全意愛著你。

如果寶寶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和滿足,以後會更容易長成自信的孩子,也會更加獨立。

漫畫師:餓魔丘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