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合作共贏應是中美交往的“不惑”選擇

觀點提要:中美建交近40年, 打了這麼多年交道, 如果要總結一條被歷史證明了的寶貴經驗, 那必然是“合則兩利, 鬥則俱傷”。 至今美國國內依然有不少人還抱著冷戰思維, 把“遏制中國”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但很多教訓也在提醒這些人, 遏制中國的圖謀終會損人害己, 得不償失。

“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 不斷增進美中相互瞭解, 加強美中協調合作, 共同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在其首次中國之行中如是表態, 很多媒體在報導時都用了“罕見”一詞作為修飾。 的確, 相較於過去數年中奧巴馬政府一直對“相互尊重”的提法頗有抵觸, 蒂勒森此言被視為是接受了中國“新型大國關係”的概念, 是在對中國釋放政策善意。 在會見過程中, 習近平主席也明確強調, 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合作”是此番對話的高頻詞, 著眼全球尤其是東北亞波譎雲詭的形勢, 這樣的表態讓很多人稍感心安。 中美兩國, 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眼中最具實力的新興大國, 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雙方發展態勢怎樣、關係走向如何, 具有世界意義。 特別是在世界各國從“你我”不斷走向“我們”的當下, 中美關係的內涵、外延、維度等更是超出雙邊範疇。 一方面, 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中美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經濟復蘇、全球治理等關鍵議題上發揮著難以替代的引領作用;一方面, 兩國差異顯而易見, 因社會制度、價值取向、利益訴求等而起的摩擦同樣會外溢給國際社會。

在這種條件下, 中美之間要構建何種大國關係已經成為世界話題, 但不管怎樣, “合作”都是繞不過去的關鍵字。

中美建交近40年, 打了這麼多年交道, 如果要總結一條被歷史證明了的寶貴經驗, 那必然是“合則兩利, 鬥則俱傷”。 這些年中美關係歷經風雨, 但總體上還是向前發展, 原因就在於兩國幾代領導人準確把握時代脈搏, 不斷賦予中美關係新的內涵和動力。 中美甫一建交, 鄧小平便啟程訪美, 在德克薩斯州休士頓的騎術表演場, 他頭戴牛仔帽的樣子深深地印在了很多美國人的心中。 海外媒體評論認為, 這位中國領導人“已經把中國帶入了世界”。 確實, 近40年來, 從隔絕到破冰, 從疏遠到緊密, 中美兩國交往日益深入熱絡,

利益逐步深度交融。 歷史的足音已充分說明: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發展的大事, 中美對抗則對兩國和世界發展沒有好處。

中國人常說“四十不惑”, 當中美關係即將進入“不惑之年”時, 尤須溫故而知新。 中美歷史文化、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現實國情不同, 但相互依存、合作程度之深, 可能是當初締造中美關係的政治家們所不曾想到的。 今天, 中國持有近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美國為中國第二大交易夥伴, 2016年雙方貿易額達5196億美元, 經濟上的緊密聯繫決定了兩國在發展中誰也離不開誰, 不可能截然分開。 在全球治理、國際秩序構建以及一系列現實課題上, 中美雙方想在世界上解決問題、辦點大事、辦成大事,

也都不可能繞開對方。 展望未來, 中美關係的緊密程度只會越來越深, 合作共贏才是雙方的上策之選、理性之選, 這應該成為兩國交往中的主旋律。

當前, 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勢不可擋, 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正在群體崛起, 而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正在相對衰落。 此消彼長之間, 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在發生劇烈的深度調整, 世界的財富和權力在向著新的格局發展。 大勢面前, 順之者昌, 逆之者亡。 中美關係這麼多年, 出現變故和阻力的往往是美國一方, 至今美國國內依然有不少人還抱著冷戰思維, 把“遏制中國”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中美關係發生波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不過,歷史的很多教訓也在提醒這些人,遏制中國的圖謀終會損人害己,得不償失。尤其是中國現在已經發展到這麼大塊頭的時候,唯有以合作推動發展,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才是對自身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說道:“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近40年的時間裡,中美關係上演過一幕幕難忘的篇章。太平洋足夠寬廣,發展面向未來的健康穩定的兩國關係,才是體現中美兩國智慧、勇氣和耐心的事業。誰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動搖,或者表裡不一,誰就註定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不過,歷史的很多教訓也在提醒這些人,遏制中國的圖謀終會損人害己,得不償失。尤其是中國現在已經發展到這麼大塊頭的時候,唯有以合作推動發展,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才是對自身負責,也是對歷史負責。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書中說道:“美國和中國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支柱。”近40年的時間裡,中美關係上演過一幕幕難忘的篇章。太平洋足夠寬廣,發展面向未來的健康穩定的兩國關係,才是體現中美兩國智慧、勇氣和耐心的事業。誰在這個問題上含糊、動搖,或者表裡不一,誰就註定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