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個性鮮明,口無遮攔,戰死於烏蘭布通的康熙帝舅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康熙帝以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 率恭親王常甯、一等公佟國綱等分道討葛爾丹, 率清軍主力出古北口,

在烏蘭布通與葛爾丹軍大戰。 此戰中一等公佟國綱率領火器營督兵奮戰, 重創敵人, 但在追擊敵軍之時噶爾丹軍突發鳥槍, 佟國綱被擊中。 有關史料記載說:"......臨陣時國綱勒馬指麾, 忽飛炮去其頰, 以致身亡"。 陣亡的佟國綱還有另一個身份, 他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哥哥, 康熙帝的親舅舅。

佟國綱是一等公佟圖賴的長子, 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哥哥, 佟氏一族地位顯赫, 在清初之時多任顯官, 有“佟半朝”之稱。 順治年間, 佟國綱任一等侍衛, 康熙帝繼位後任內大臣, 襲三等精奇尼哈番, 並與弟弟佟國維並稱國舅。 佟國綱個性鮮明, 口無遮攔, 即使在康熙帝面前也是如此。 如舉薦官員時, 他如果與康熙帝看法不一, 總要堅持己見, 堅請允准。 康熙帝每每因此不悅, 卻知這是其性情使然, 所以不加怪罪, 但也不免除佟國綱有倚仗身份驕蠻任性有關。 康熙十六年, 佟國綱襲一等公爵位, 康熙二十年, 授鑲黃旗漢軍都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康熙帝委派索額圖為全權大臣, 以佟國綱副之,

前往尼布楚, 與沙俄使臣談判議定邊界, 並與沙俄訂立《尼布楚條約》, 保護清朝的北部邊界安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佟國綱隨康熙帝征討噶爾丹, 佟國綱雖然擔任高級軍事將領, 但是依然身先士卒地帶領戰士們衝鋒陷陣, 進攻叛軍的“駝陣”, 在戰鬥中不幸中彈,

英勇捐軀, 在班師回朝的時候, 康熙帝準備親自去迎接他的靈柩, 被勸阻後讓眾皇子和百官出迎, 並下令為他舉行國葬。 九月初, 佟國綱的靈柩運抵京城前, 玄燁先是派遣和碩額駙尚之隆、內大臣公坡爾盆及侍衛等往迎, 並賜與撫卹銀五千兩、隨後又派皇長子胤禔、皇四子胤禛前去迎接。 佟國綱的靈柩到京之日, 玄燁令領侍衛內大臣公福善及侍衛等, 攜茶酒往奠。 由於康熙帝當時正在患病, 病人往祭死者, 是最大的忌諱, 所以在群臣阻攔下, 他未能親臨祭奠。 後來, 他又兩次準備親臨, 也被佟國維等大臣所勸阻。

佟國綱墓地

佟國綱出殯前夕, 康熙帝發出諭旨:"諸皇子及上三旗大臣、侍衛、部院大臣, 俱令往送。 "他是以傾朝出動, 為大舅隆重送葬的方式, 彌補其本人未能親往的缺憾。 佟國綱死後, 被加祭三次, 玄燁給諡曰"忠勇"。 大臣們遵旨議卹時, 曾以"國綱身任一等公, 無可加贈"上奏。 康熙帝降旨:"令仍別給世職"。 部臣遂議加給佟國綱"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四品世職)", 由其第三子誇岱承襲。

由其第三子誇岱承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