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第一部治國之書竟然沿用了三千多年現在還在延續完善

先來說說此書的起源。 自打周朝替代了上網抄的統治, 雖然說周朝的制度和商朝已經不同, 但是就人民而言, 同一塊土地同一個時代, 他們的生活方式並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動。 事實上分封制在周朝以前就已經存在, 而在周朝之後, 以戰爭掠奪和奴隸買賣的制度也不會就此消失。

但是總體而言, 以農業起家的周王朝, 與以遊牧起家的商王朝相比, 衝突更少, 戰爭更少, 和平時間更多, 生產力更發展更穩定。

周地圖

早在商周交峙時代, 農業就以其收益更高、囤積性更強的優點, 養活了更多的人。 同樣反過來說, 農業比遊牧需要更多的人投入生產。

所以我們就能夠明白, 為什麼在周朝開國初, 薑子牙等將領還帶著奴隸制的習俗要殺掉被征服國的俘虜時, 主持後勤和內政的周公旦卻力排眾議, 要求保下殷商遺民, 減少殺戮。

武王嘚瑟圖

當然, 我們可以說周公旦很仁義很慈悲, 但更重要的是發展生產的需要。

農業需要更多的人投人生產, 而在經歷過征東夷和商周之戰後, 全國人口銳減, 所以相對于夏商朝過多的戰俘純粹是消耗糧食, 對於周朝而言, 勞動力就是財富。

如果說姬發打下朝歌城只是推翻了商王朝的統治,

那麼姬旦就是那個能夠讓周王朝的勝利成果鞏固下來, 並且世代傳續的人。

君臨天下的周公旦

真正建立周王朝的人, 應該是姬旦。

由於周公旦平定了武庚的複國, 解決了東夷問題, 使得中央王朝的統治真正直達大海, 越過黃河長江。

而周公旦的分封制, 解決了王朝和諸侯之間的問題, 使得周王朝最後哪怕衰落到最差的程度, 仍然能夠斷斷續續再挺上幾百年。 而周公旦所主導制定的《周禮》, 更是成為此後整整三千多年中國人所奉行的憲法。

《周禮》是中國人的憲法, 是中國人的生活體系, 也是中國人的宗教。 為什麼說是宗教, 因為它描繪的是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 它是一部《烏托邦》。 但它所涉及的國家制度、教育、文化、戰爭、刑法等方面的內容, 中國人使用了三千多年, 它在中國古代的地位就相當於《人權宣言》在西方世界的地位。 而《周禮》所包括的生活起居、自然萬物、地理生物、衣食住行、農商醫蔔、工藝製作等, 又使它成為一部中國人的《大百科全書》。

它在三千多年中國人心目中頂禮膜拜的地位, 又使得它成為中國人的《聖經》。

批註版周禮

《周禮》雖然是以周公旦的名義發佈的,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周禮》, 已經不是它的本來面目了。 它經歷過戰爭, 經歷過散失, 無數先賢努力去保全它, 但他們在流轉抄錄中又多多少少夾帶了後世人總結的經驗和思考, 到最後真正全部現于世間流傳時,已經是西漢了。

但這三千多年來,當國家發生動亂,當需要制定制度,當需要進行政治改革,當思想大交鋒的時候,就會有無數學者翻出《周禮》,以從中尋找依據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時代進行解釋校注。

第一個校注《周禮》的人是西漢的劉歆,最後一個校訂《周禮》的人,是清末的孫詒讓。

那麼,《周禮》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和周禮的分配制度何其相似

簡單說,《周禮》一共六介部分,分為“天官塚宰第一”、“地官司徒第二”“春官宗伯第三”、“夏官司馬第四”、“秋官司寇第五竹、“冬官司空第六”。這是把所有的社會職能都劃分成六塊,而這個體系後來被歷代王朝所沿用,即為六部制。

天官塚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種職官,負責宮廷事務;

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種職官,負責民政事務;

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宗族事務;

夏官司馬,大司馬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軍事事務;

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種職官,負責刑罰事務;

冬官百工,涉及製作方面共30種職官,負責營造事務。

天官塚宰,即為後來的吏部體系,管官吏的任用,擱現在就是組織部和人事部等部委的職能;地官司徒,即為後來的戶部體系,管財政和民政,擱現在就是財政部;民政部、商業部等部委的職能;春官宗伯,即為後來的禮部體系,管古代非常重要現在已經消失的祭祀和宗法,當然還有教育文化宣傳這一塊,現在當然就是教育部、文化部和宣傳部等部委的職能;夏官司馬,即為後來的兵部體系,主管軍事、戰爭,當然還有畜牧業,因為古代打仗馬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國安部等;秋官司寇,即為後來的刑部體系,主管司法,即為現在的公檢法系統;冬官司空,即為後來的工部體系,主管工業和建設,也就是現在的工業部、建築部、水利部、鐵道部等部委職能;但是冬官這一章,只剩下了篇名,內容早已經不在,現在的周禮體系冬官章,則是用了性質相近的漢代《考工記》代替。

考工記

但《周禮》絕對不僅僅是上述的政治體系,而是在每一章裡,層層分級具體到分配了每一個職能中每一個人的每一項工作應該如何去做。比如說一個部門,最高是大宰為卿,然後一層層下來,小宰為中大夫,宰夫為下大夫,然後上士、中士、下士,再下來是府、史、胥到最底層的徒。而具體到天官下面的一個小部門,如為作酒的酒人,酒人有酒正,下麵有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兩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然後到酒人的篇章時,包括酒的製作方法、酒的等級、酒的好壞分辨方法、各種不同的酒在不同場合的飲用方式;包括酒的用處,酒糟酒漿的用處,甚至還有酒的醫用方法等,是極為詳細的百科全書。如夏官司馬篇,對於軍隊中所運用到的各種人員,比如說誰去測繪地圖、誰做環境佈置、誰做城池修建、誰去管諜報工作、誰去管弓箭製作、誰管馬匹後勤、什麼樣的時間用什麼樣的弓箭、怎麼樣獲得的熊皮製作戰鼓最好、怎麼樣防止疫病的流行等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在冷兵器時代你所能想到遇到的,《周禮》上幾乎都能多少找到一些。

到最後真正全部現于世間流傳時,已經是西漢了。

但這三千多年來,當國家發生動亂,當需要制定制度,當需要進行政治改革,當思想大交鋒的時候,就會有無數學者翻出《周禮》,以從中尋找依據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時代進行解釋校注。

第一個校注《周禮》的人是西漢的劉歆,最後一個校訂《周禮》的人,是清末的孫詒讓。

那麼,《周禮》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和周禮的分配制度何其相似

簡單說,《周禮》一共六介部分,分為“天官塚宰第一”、“地官司徒第二”“春官宗伯第三”、“夏官司馬第四”、“秋官司寇第五竹、“冬官司空第六”。這是把所有的社會職能都劃分成六塊,而這個體系後來被歷代王朝所沿用,即為六部制。

天官塚宰,大宰及以下共有63種職官,負責宮廷事務;

地官司徒,大司徒及以下共78種職官,負責民政事務;

春官宗伯,大宗伯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宗族事務;

夏官司馬,大司馬及以下共70種職官,負責軍事事務;

秋官司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種職官,負責刑罰事務;

冬官百工,涉及製作方面共30種職官,負責營造事務。

天官塚宰,即為後來的吏部體系,管官吏的任用,擱現在就是組織部和人事部等部委的職能;地官司徒,即為後來的戶部體系,管財政和民政,擱現在就是財政部;民政部、商業部等部委的職能;春官宗伯,即為後來的禮部體系,管古代非常重要現在已經消失的祭祀和宗法,當然還有教育文化宣傳這一塊,現在當然就是教育部、文化部和宣傳部等部委的職能;夏官司馬,即為後來的兵部體系,主管軍事、戰爭,當然還有畜牧業,因為古代打仗馬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國安部等;秋官司寇,即為後來的刑部體系,主管司法,即為現在的公檢法系統;冬官司空,即為後來的工部體系,主管工業和建設,也就是現在的工業部、建築部、水利部、鐵道部等部委職能;但是冬官這一章,只剩下了篇名,內容早已經不在,現在的周禮體系冬官章,則是用了性質相近的漢代《考工記》代替。

考工記

但《周禮》絕對不僅僅是上述的政治體系,而是在每一章裡,層層分級具體到分配了每一個職能中每一個人的每一項工作應該如何去做。比如說一個部門,最高是大宰為卿,然後一層層下來,小宰為中大夫,宰夫為下大夫,然後上士、中士、下士,再下來是府、史、胥到最底層的徒。而具體到天官下面的一個小部門,如為作酒的酒人,酒人有酒正,下麵有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兩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然後到酒人的篇章時,包括酒的製作方法、酒的等級、酒的好壞分辨方法、各種不同的酒在不同場合的飲用方式;包括酒的用處,酒糟酒漿的用處,甚至還有酒的醫用方法等,是極為詳細的百科全書。如夏官司馬篇,對於軍隊中所運用到的各種人員,比如說誰去測繪地圖、誰做環境佈置、誰做城池修建、誰去管諜報工作、誰去管弓箭製作、誰管馬匹後勤、什麼樣的時間用什麼樣的弓箭、怎麼樣獲得的熊皮製作戰鼓最好、怎麼樣防止疫病的流行等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在冷兵器時代你所能想到遇到的,《周禮》上幾乎都能多少找到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