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位大將趁黑非禮國王妃子,國王卻這樣處理

文:向尚瞰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這是發生在戰國時的故事:

一天, 楚懷王大宴賓客, 犒勞各位將軍與大臣。 酒過三巡, 楚懷王興致很高,

召喚出他最寵愛的妃子, 為大家敬酒。 這個妃子極其漂亮, 一出現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當她敬酒到一個將軍面前時, 燈忽然間滅了, 那個喝得醉醺醺的將軍趁機非禮她, 妃子急中生智摘掉了將軍頭盔上的紅纓。

稍後, 燈火又亮, 妃子回到楚懷王身邊, 說了剛才的事情。 懷王聽了, 並沒有大發雷霆, 而是讓人把燈再度滅掉, 讓所有的將軍去掉頭盔上的紅纓, 所有的大臣也順便把隨身的象徵身份的玉配解了下來, 然後讓人收了起來。

當燈再次亮起的時候, 所有將軍面前都有一根嶄新的紅纓, 所有大臣面前自然也換成了一塊嶄新的玉配, 就這樣巧妙地寬容了那位元犯了錯誤的將軍, 並化解了那個將軍的尷尬。

此後, 在一次戰鬥中, 楚懷王被許多的敵兵圍困, 陷於欲進不能, 欲退無路的地步, 楚懷王大急, 就在此時, 旁邊有一員大將殺出, 威猛無比, 奮不顧身, 殺得周圍的敵兵四處潰散, 最終挽救了這場戰鬥。 而這員猛將正是那位被寬容過的將軍!

寬容是一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

是對人對事的包容與接納。 《尚書》中有“有容, 德乃大”之說。 《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 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羆, 知而能容愚, 博而能容淺, 粹而能容雜”。

用寬容來安慰別人因失誤而慚愧的心, 讓別人心存感激, 往往能夠能產生更好的教育作用。

佛門之中還有個故事, 仙崖禪師門下有一位學僧, 晚上經常爬出院牆外出遊樂。 這一天, 禪師夜裡巡寮, 發現牆角有一張高腳凳, 知道了有這回事, 就把凳子移開, 自己站在原先放凳子的地方等候學僧歸來。

深夜, 學僧遊罷歸來。 他不知道凳子已經被移走, 一跨腳就踩在了禪師的頭上, 下地後看清是禪師, 驚慌得深深低下頭去。 禪師像沒那回事似的, 反而安慰道:“夜深露重, 小心著涼, 快回去休息吧!”

這件事悄悄發生, 悄悄結束, 禪師也沒有提起, 但全寺一百多個學僧從此再也沒有夜遊的了。

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 他知道, 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寬容是精神的成熟, 心靈的豐盈。 有了寬容, 就會變得豁達大度, 就能容忍接納種種與自已相左相悖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

自已活, 也讓人家活。

真正高度發達的文明應該是一種更善於溝通的文明, 也應該是一種對待不同文明更寬容的文明。 《寬容》一書的作者房龍說, “所有不寬容的根源都是恐懼。 ”我們這個社會曾經是個很不寬容的社會, 或者說是個很不懂得寬容的社會。

曾幾何時, 人們把鄧麗君的歌曲視為“靡靡之音”而痛斥;曾幾何時, 人們口誅筆伐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文化;曾幾何時, 人們對喇叭褲、卷頭髮嗤之以鼻, 等等。 根源大概就是房龍所謂的因“恐懼”“另類”而不能容納。 但現在的情況卻有了很大的變化, 變化在於, 我們的社會開始理解寬容, 人們開始學著寬容了。 人們不但欣賞鄧麗君的歌曲, 而且把鄧麗君給人們留下的甜美的歌聲,當作寶貴的藝術來享受;人們不但不害怕“腐朽”的思想,而且還允許“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存在,社會生活中不但出現了許多的“另類”,甚至讓某些所謂的“另類”,還成了現在的時尚。這就是文明,這就是進步,是歷史的跨越,是歷史的進步。

寬容是金,是一種修養,一種睿智,一種高尚情操。大海成汪洋之勢而以其低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而以其高容日月。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精神勤勉、勤律自已,才能上頂天、下立地,成為一個具有“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處人所不能處”的寬大胸懷的人。

而且把鄧麗君給人們留下的甜美的歌聲,當作寶貴的藝術來享受;人們不但不害怕“腐朽”的思想,而且還允許“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存在,社會生活中不但出現了許多的“另類”,甚至讓某些所謂的“另類”,還成了現在的時尚。這就是文明,這就是進步,是歷史的跨越,是歷史的進步。

寬容是金,是一種修養,一種睿智,一種高尚情操。大海成汪洋之勢而以其低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而以其高容日月。一個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天空之“高”的精神勤勉、勤律自已,才能上頂天、下立地,成為一個具有“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處人所不能處”的寬大胸懷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