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74歲低保戶潘玉蓮的“愛心小課堂”,25年溫暖2000多個孩子

74歲的潘玉蓮說讓她能堅持開辦“愛心小課堂”25年的理由只有兩個:將一件好事做到底和捨不得孩子們。 對於她來說, 她這些年得到的遠遠比外人眼中了不起的付出要多得多。

潘玉蓮的家在新疆喀什疏勒縣, 這裡的居民絕大部分是維吾爾族。 有著一半維吾爾族血統和一半漢族血統的她, 精通維漢雙語還是高中畢業。

25年前的一天, 她覺得附近的孩子放學了, 打鬧玩耍, 家長忙, 沒人管, 她怕孩子們學壞, 就想著能不能把孩子們集中起來為他們免費在課外輔導功課。

想到就做到。 最開始她的學生只有三個, 後來這個小課堂的名氣越來越大, 放學後來找她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後來, 潘玉蓮乾脆就把家裡的一間26平米的土坯房子騰出來做了教室。 潘玉蓮經濟條件並不好, 靠低保維持生活。 她把低保的補助也用來給孩子們買桌椅和文具。 至今, 她已經輔導過了2000多個孩子, 而他們中間有些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潘玉蓮很嚴格, 背不好古詩就要到教室外面罰站, 字寫不好就寫到合格為止, 所以孩子們都有些怕她。

但是他們也知道, 這都是潘奶奶為了他們好。 嘴上不說, 孩子們對奶奶的愛都表現在行動上, 給奶奶做個紙風車, 把自己握在小手裡一路的櫻桃給奶奶或者在作業本上寫下讓奶奶注意身體的話, 在潘玉蓮眼裡, 這些就是她最大的財富。

“外人看著我沒什麼錢, 其實我的財富特別的多, 這些財富都是孩子們給的。 看著他們進步, 我就特別高興。 ”她說。

“我更想教會孩子們做人, 這比考高分更重要。 從小養成好習慣, 孩子們後面的路就能走正了。 ”潘玉蓮說。 她說學做人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 比如有禮貌的和別人打招呼和學會感恩。 潘奶奶教出來的孩子也都是出了名的有禮貌和樂於助人。

潘玉蓮現在輔導著30多個孩子, 她能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 就讀的年級和家庭情況。

有的家長因為要做生意, 要午夜之後才能接走孩子, 潘玉蓮從來不抱怨, 這讓家長們特別感激。 她送走孩子們, 自己往往要淩晨一兩點才能休息。

對於孩子們來說,潘玉蓮的小課堂雖然簡陋,卻像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和學校裡的老師不同,他們覺得潘奶奶就是總是為自己操著心的親人。而他們自己也會主動打掃和裝扮教室,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收拾得乾乾淨淨。

儘管年紀大了,潘玉蓮說她還會把小課堂辦下去,因為她已經離不開孩子們了。 外人眼裡25年的堅守,在潘奶奶眼裡卻是她最大的快樂。

想看完整故事,戳圖!

對於孩子們來說,潘玉蓮的小課堂雖然簡陋,卻像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和學校裡的老師不同,他們覺得潘奶奶就是總是為自己操著心的親人。而他們自己也會主動打掃和裝扮教室,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收拾得乾乾淨淨。

儘管年紀大了,潘玉蓮說她還會把小課堂辦下去,因為她已經離不開孩子們了。 外人眼裡25年的堅守,在潘奶奶眼裡卻是她最大的快樂。

想看完整故事,戳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