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中日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竟然敢叫囂三個月亡華

二戰時期日軍最輝煌的戰績大部分都是和中國軍隊的交手中取得的。 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的4年半的時間裡, 日軍在中國戰場總共進行了28次大會戰, 中國軍隊幾乎是潰不成軍, 丟掉了中東部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 不過當時中國內部政治矛盾尖銳, 國共兩黨鬥爭激烈, 蔣介石缺乏地方軍閥的實際控制力, 各地方派系的各自為政, 中國根本無法集中國力與日軍作戰。 而且日軍為侵略中國做了多年的準備工作。 從裝備上到訓練上, 都比當時的中國軍隊高出一個檔次。 所以, 日軍前期在中國幾乎是橫行無忌。

有一個統計說, 日軍與中國軍隊傷亡比是1:8, 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 但到了戰爭後期, 日軍就很少在中國軍隊面前占這麼大的便宜了。 像1944年衡陽會戰, 1945年雪峰山會戰, 日軍均是以優勢兵力參戰, 而陷入僵持局面。 按照美國陸軍部長史丁生的評價就是:華軍的配備若能與日軍相等, 他們擊敗日軍亦非難事。

離開中國戰場, 日軍的戰鬥能力可就大打折扣了。

1111

1939年, 日軍在中國戰場節節勝利, 得意忘形之時, 把目光投向了蘇聯。 他們自認為占盡天時地利, 又是在軍力最為強盛之際。

在蒙古境內的諾門檻集中了數萬兵力, 像蘇軍發動了攻擊。 日軍為這次進攻, 調動了最為精銳的關東軍, 騎兵、坦克、飛機、全部出動, 甚至壓上了僅有的坦克師。 僅僅在一個月時間內, 就丟盔棄甲大敗虧輸。 坦克師被蘇軍全殲, 總傷亡達50000餘人。 而蘇軍僅付出了幾千人的代價。 指揮諾門檻戰役的日軍總指揮, 小松原羞憤自殺。 在諾門檻觀戰的德國軍官瞠目結舌, 向國內發回的報告中稱:日軍的戰術水準,

至多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 戰鬥力也相當薄弱。 吃了這次大虧後, 日軍再也不敢對蘇聯進行任何的挑釁行動。

在緬甸, 日軍在中美聯軍的突擊下, 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 在打擊下一觸即潰, 幾乎被全殲。 據統計, 全美式裝備的新1軍與日軍的傷亡比大概是1:7, 這也打出了新1軍, 天下第一軍的威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