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違法強拆的那些套路,在明律師為你破解!

導讀:不知是否是由於天熱的緣故, 近期各地違法暴力強拆的新聞又開始顯著增多起來。 最近的兩起均發生在陝西省, 引發了媒體的高度關注。

那麼違法強拆行為究竟有哪些已近乎固定的“套路”呢?被徵收人又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做好防守、取證工作, 並儘量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呢?本文, 在明律師與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套路之一:深夜

違法暴力強拆發生的時間, 多發生在夜間。 從道理上這很容易理解, 正所謂“作賊心虛”, 暴力強拆者對於其行為的違法性質那是心知肚明的。 選擇在夜間“下手”, 完全是借著月黑風高給自己壯膽, 同時也為了打被徵收人一個措手不及, 令其無從抵抗或進行有效的取證, 從而降低己方日後被追究法律責任的風險。 正因此, “半夜遭強拆”“淩晨遭強拆”“睡夢中遭強拆”等等說辭便頻頻見諸報端。 儘管《行政強制法》對此有著明文的禁止性規定,

但在打定主意違法“辦大事”的強拆者眼中, 法律和廢紙的趨區別也著實不大。

那麼, 廣大被徵收人該如何應對夜間的強拆侵襲呢?在明律師提示大家以下3點:其一, 要有一定的預警機制。 比如警報器、養條狗、放置蜂箱之類的。 活人不可能24小時睜著眼睛守房, 但在整體形勢較為緊張的階段裡, 用一些方法、手段還是必要的;其二, 要在平日裡加強維權力度、准度, 爭取將遭遇強拆的可能性通過法律途徑的積極運作降至最低。 聘請專業徵收維權律師的價值也就體現在這裡。 律師並非能夠住在現場幫助被徵收人用血肉之軀“守房”, 但卻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拒敵於家門之外;其三, 及時撥打110報警。

很多新聞報導中被徵收人都是向當地派出所報案, 這是不太正確的。 尤其是在城市裡, 110的出警速度要明顯快於派出所, 且撥打110後對於日後針對公安機關執法行為的法律途徑發動更加有利。

套路之二:砸、毀物品

暴力強拆的突發性決定了其不可能負責向合法的強制執行那樣將屋內財物進行清點、登記、搬出, 而是往往直接將所有物品全部埋壓在廢墟之內。 更有甚者, 有時強拆者會將一些企業的廠房內的裝置設備搬走, 甚至存在“順手牽羊”的情形。 問題在於, 被徵收人很難舉證證明物品在案發時確實位於被徵收房屋之中的事實, 往往因舉證不能而在索賠時陷入被動。 因此, 指望著事後救濟, 看來是不太現實的。

在明律師的建議是,

一旦進入“守房”狀態, 除必要的生活日用品外, 要將房屋內能夠轉移的貴重財物儘量轉移, 以從根兒上杜絕物品被埋壓、毀損滅失的風險。 實踐中那些在強拆後主張自己屋子裡有金條、古董找不著的, 都很難獲得理想的賠償結果。 畢竟, 你該怎麼證明金條確實存在於這個屋子裡呢?

套路之三:阻撓取證

在明律師多次強調過, 面對違法暴力強拆, 被徵收人最重要的不是反抗、硬拼, 而是積極取證證明強拆者的身份來路。 然而問題在於一旦強拆者破門而入, 被徵收人往往會因勢單力孤、寡不敵眾而迅速被對方控制住, 進而喪失了進行拍照、錄音、錄影取證的可能。 直至強拆者“完活兒”, 有的被徵收人依然被牢牢捆綁而無法脫身,

就更別提取證的事情了。

對此, 在明律師指出, 必須開動腦筋出奇招、想辦法。 一是鄰里守望, 動用鄰居、街坊或毫不相干的其他人的力量從旁支援, 實施取證工作;二是動用高科技設備, 比如較為隱蔽的小型攝像頭和無人機。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青年律師燕曉靜所代理的一起案件中, 被徵收人就成功運用了無人機在強拆來襲時進行空中拍攝, 將犯罪現場拍了個清清楚楚。 庭審中被告曾指出無人機飛行違反了國家有關民用航空的法律規定, 所取得的證據應當依法不予採納。 但最終上述無力的辯駁未被法院採信, 經過兩審終審本案以被徵收人的勝訴告終。 由此可見, 無人機這一招在實踐中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在明律師最後想提示廣大被徵收人的是,善於歸納和總結是征地拆遷維權中的重要一點。面對頻發的違法暴力強拆所導致的嚴重損失,滿足於事後進行救濟是遠遠不夠的。事前、事中被徵收人都必須行動起來,才能在這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中占得上風。對於維權的最終結果而言,付出一些成本和代價,也還是值得的。

在明律師最後想提示廣大被徵收人的是,善於歸納和總結是征地拆遷維權中的重要一點。面對頻發的違法暴力強拆所導致的嚴重損失,滿足於事後進行救濟是遠遠不夠的。事前、事中被徵收人都必須行動起來,才能在這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中占得上風。對於維權的最終結果而言,付出一些成本和代價,也還是值得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