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對比之鄭和下西洋vs新航路開闢,一個宣揚國威一個主張擴張

人類在很早以前就研究地球究竟是圓還是平的, 古代中國自古就有“天圓地方”之說。 但是隨著人類航海技術的發展, 世界之旅也即將隨之展開, 在人類歷史上東西方均有過環遊世界的經歷, 但是中國的鄭和下西洋要遠比西方航海家的活動早將近九十年。

但是兩次活動卻是十分迥異的結果, 明帝國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至今也是眾說紛紜, 一說是宣揚明王朝的威望, 二說是為了尋找失蹤了的建文帝。

更有說法是包抄帖木兒帝國、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 還有人認為永樂派鄭和下西洋是為安定海外, 使永樂沒有後顧之憂, 以利明朝專注防禦北方之亂等說法。 但是結果是明帝國欲通過次獲取海外朝貢發展貿易緩解財政支出。

在612年前的今天, 1405年7月11日 ,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 從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 鄭和七次率船隊遠航, 這28年的航海活動,

耗盡了他的心血。

鄭和本為回族, 本姓馬名和, 因過去說“馬不能登殿”, 於是明成祖親自寫了一個大大的“鄭”字賜給三寶, 讓他以鄭為姓, 從此, 便叫鄭和了。

鄭和祖父和父親都曾有過航海的經驗, 鄭和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 懂得了一些進行海外貿易的知識。

所以, 鄭和確實是完成明成祖聯絡各國、發展海外貿易的最好人選。

這位中國偉大的航海家在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中, 共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 最遠的也到達東非、紅海和美洲。

15-17世紀的歐洲也開啟了一段世界航海旅程, 他們也分分到達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更是加快了世界各地的聯繫。

在給世界聯繫帶來積極一面的同時, 也給到地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可以說西方的航海史很大一部分也是一部血淚史。 更是拉開了西歐各海洋國家對世界殖民地的掠奪和擴張。

為什麼古代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沒有給國內帶來持久的強盛資本而是迅速湮沒於歷史之中, 這一直是人們積極探討的主題。 西方國家的特殊歷史背景催生下的航海活動或許是出發時就帶著擴張的意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