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於唐朝歷史演變

隋朝的大官僚李淵攻下長安, 於西元618年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西元626-649年在位)即位以後, 迅速恢復了封建秩序, 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使唐帝國在經濟上得到恢復, 軍事上也逐步強大起來, 這就是歷史上所做的“貞觀之治”。 從唐太宗、武則天到唐玄宗開元期間的唐朝前期, 全國統一, 疆域遼闊, 政權鞏固, 經濟、文化都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象。 同時也擴大了國內各民族之間的聯繫, 加強了與亞非等四鄰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唐代長安也成了國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西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 唐王朝的統治從此一蹶不振。

西元874年爆發的黃巢起義, 使唐朝的統治因之瓦解。 西元907年, 唐王朝滅亡, 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唐王朝的強盛

唐初, 東突厥雄踞北方, 不斷南下騷擾關中地區, 西元630年, 唐太宗派兵擊退了東突厥。 到西元646年, 唐朝完全統一了大漠南北。 另外, 從西元640年起, 唐朝分別征服了高昌、於闐(tián)、龜茲(cí)、焉(yān)耆(qí)、疏勒等封建割據政權, 統一了今新疆地區。 唐朝強盛時, 擁有東臨大海, 西達鹹海, 北越貝加爾湖, 南到南海的遼闊疆域。 控制的戶口數最多時達到900余萬戶, 5200余萬人, 成為當時世界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明昌盛的多民族大帝國。

邊疆各

唐代建立地方性政權的少數民族有突厥、回紇、吐蕃、南詔和渤海等。 各族在發展的過程中,

吸收了唐代先進的經濟、文化, 又以自己在經濟、文化上的種種創造影響著漢族。 漢族和各兄弟民族的共同努力, 促進了唐代的繁榮昌盛。

經濟

唐初社會經濟衰敝凋殘, 政府繼續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法, 農民得以休養生息, 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 同時, 對手工業和商業亦放鬆控制, 促進其繁榮。 國內各族往來和對外交流頻繁, 又為唐代經濟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 國家較長期的統一和社會相對的安定, 迎來了封建經濟空前的繁榮。

國際關係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最富庶的國家之一, 對其他國家有強大的吸引力。 這時期社會生產空前發展, 國際貿易大為增加, 中外交往頻繁。 在這種交流中, 唐朝將自身的文化傳播到他地,

並以開放的姿態, 廣泛吸收其他國家的文化, 大大豐富了自己的文化。

科學文化與社會生活

唐朝是封建盛世, 其文化除繼承南北朝的傳統外, 還汲取了外來的營養, 具有博大的氣魄, 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科學技術領域中, 天文學、地理學、醫藥學, 以及雕版印刷術方面, 都有突破和創新。 在文學藝術中, 特別是詩歌、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領域, 成就卓著, 名人輩出。 隨著城市的繁榮, 其社會生活如娛樂、服飾、品茶、飲酒等風尚, 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折射出一種蓬勃興旺, 自由開放的精神風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