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隨任歲月|關於香辣蝸牛的馬爾他往事

在有著“地中海心臟”之稱的袖珍國家馬爾他, 我曾經做了9個月的隨任夫人。

美麗的風景總有看淡的時候, 但與你相伴的點點滴滴, 卻永遠可以饒有趣味。

比如, 一場關於香辣蝸牛的想像和夢想成真的欣喜。

那是星期一, 本來不是應該買菜的日子, 可是冰箱裡的肉已經斷了頓兒, 如果不馬上補上, 老公就會舉著厚厚的書抗議:“看看, 如果不吃紅燒肉, 我的腦袋立刻就不靈, 一頁也看不下去。 ”吃紅燒肉能讓人聰明是一位偉人的理論, 對此我老公深信不疑。

其實我們吃紅燒肉居多, 主要是因為在這個美麗的國家, 只有豬肉是價格和營養上的首選。 要是買一次牛肉或羊肉, 感覺就像舊社會的窮苦人吃一頓白麵餃子那樣稀罕、奢侈。

上個月跟當地的朋友小呂去了一家很遠的肉店, 大概也是馬爾他最大的了, 肉新鮮, 價格也便宜。 不像我們“三轉”街上的小肉鋪,

只有凍肉, 價格還要貴上一倍。

小呂說這兩天再去這家店時會叫我同去, 而今天已無肉可食, 我們只能先去“三轉”的肉鋪接濟一下了。 除了豬肉, 挑來選去, 只買下了四隻價錢翻倍的雞腿。

離開肉鋪, 老公低頭數著地上的石子, 心裡一百個不願意。 我知道馬爾他的雞肉只比燒火的柴禾好吃一點, 只吃這個確實有點委屈自己。 尤其是對這位靠吃紅燒肉才能變聰明的人來說, 這簡直成了一種虐待。

“先應一下急, 也許小呂明天就來了呢!再說了要是買多了往哪放?咱們的冰櫃還沒鞋盒大呢!”我低聲下氣地解釋著。

因為晚上沒有紅燒肉吃, 勁兒就像泄了一半。

“現在可以回家了吧?”老公問。

“不行, 還要補充些菜。 ”我一馬當先地往菜店走,

老公無精打采地跟在後面。

大概是因為星期一, 菜店要進很多新貨, 門前的菜車上堆滿了鮮菜和水果。 這可是難得遇見的事, 我興奮地沖了過去, 摸摸這個, 看看那個。

“咦!這是什麼?”我看見兩個紅色的大編織網兜裡, 裝滿了殼類的東西。

“是蝸牛。

”老公先認出來。

這時我也從密密的網縫中認出來, 有大有小, 泥糊糊, 黑了吧唧的。

“對!是蝸牛。 ”我也肯定地說。

“蝸牛也能吃?”我疑惑地問。 在我心裡蝸牛好像是只存在於一首叫“蝸牛與黃鸝鳥”的歌裡。

“當然!法國人最喜歡吃這種東西, 我吃過一次西餐做法。 ”

“那咱們中國人也能吃了?”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新奇。

“有什麼不可以。 不過我沒在國內吃過。 ”

“味道像什麼?”

“有點像田螺。 ”

“真的嗎?”一聽像田螺, 我不禁眼前一亮, 那是我最喜歡的雜食之一。

好, 豁出去了, 試它一回。 天天豬肉雞肉的, 也該換換口味了。

“蝸牛的英文怎麼說?”我問老公。

“snail , 你還真想買呀?你知道怎麼做?”

“買來了就有辦法, 還能讓吃給憋住?”其實我心裡也沒底。

一問價格, 更是讓我心花怒放,

每公斤才0.65里拉(人民幣16.25元)。 女店主說, 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剛剛下完雨, 一場雨過後田野和地裡到處都是, 只需要人們把它們撿起來就可以了。

付錢的時候, 我又就如何洗、如何做向旁人取經。 正好有一個主動熱情的女顧客, 扎扎實實地傳授了她的廚藝。 這樣, 我就更加胸有成竹了。

飛快地買了其它的菜往回走,老公拎著近兩公斤的蝸牛,步子卻輕快多了。

“沒有紅燒肉咱們餐桌上一樣有聲有色,口味多樣。”

“噓!先別得意,還不知能做出個什麼樣兒呢。” 我瞥了老公一眼。

回到家,我按照學來的方法,先把蝸牛倒入水槽,用清水洗掉污泥,然後把它們放在鹽水裡浸泡三次,讓它們吐出體內的髒東西。這是一項繁瑣而漫長的工程。

“不能放鹽,一放鹽它們就會化成水的。”老公大呼小叫起來。

“誰說的,你怎麼知道?”我奇怪地望著他。

“小時候我玩的鼻涕蟲就是那樣啊!”

我看著他那不懂裝懂的樣兒,樂得直不起腰來。

一會兒,他又看著那些吐著白沫,在鹽水中扭動掙扎的蝸牛,半信半疑地說:“你行嗎?不行就先做一點,試驗一下。”

我不笑了,也不理他,繼續做準備,不斷地提醒他:“看好一點,都爬到上面來了!爬得還挺快呢!”

“當然了,忘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了?”他好像有所領悟,一轉身進了客廳。

我想想不對啊,便喊:“‘龜兔賽跑’跟蝸牛有什麼關係?”

眼見我神氣活現地忙這忙那,乒乒乓乓,煞有介事,他也就不聞不問了,自坐在一邊,捧著一本書,安安靜靜地等著吃我的“香辣蝸牛”。

我呢,一邊剝蒜、切薑、切辣椒,腦袋裡還一邊飛快地回想,在國內吃大排檔時,那個大師傅炒海螺的情景。西餐是不敢去想,有大排檔的水準就不錯了。

仗著膽兒大,按著想好的烹飪順序,把蝸牛全部放入了鍋裡。燉了大約有十幾分鐘,用筷子夾出一個,想想剛才還伸著觸角,爬來爬去蠕動的小東西,現在卻變成這樣,我有點不忍心吃。只能放在一個小盤子裡,把嘗鮮的任務交給了老公。

“嗯!不錯,像田螺。還有點硬,味道也好像缺點什麼?”他手拿著牙籤,嘴裡砸巴著味道說。

“可是咱們帶來的調料就只有這些。”我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

他想著想著,突然一拍大腿說:“酒啊!那人不是說要加葡萄酒嗎?”

我急忙轉身回廚房,從冰箱裡拿出紅葡萄酒倒了進去。“噗”的一下,一股清香從鍋裡飄出來,讓人味蕾瞬間打開。

“怎麼樣?這關鍵的點睛作用還得我來。”嘿!他貪天下之功為己有。

還沒等我動手,他已夾出一個,邊吃邊讚歎,“嘖嘖!不得了,在這個缺材少料的島上能吃到這麼正宗的味道,不得了!”然後又舉著一個空蝸牛殼好不得意地大喊:“我是咱們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對於我的超常發揮,老公讚不絕口,我倒是覺得小菜一碟!中國人做美食的本領是天分!

老公和我邊吃邊聊。

“馬國的名菜是兔肉,但我覺得這東西比兔肉好吃。”

“想不到這東西還能吃,我走在外面隨腳一踢就能踢到。新鮮蔬菜上也有,放到冰箱裡爬得到處都是。”

原以為買多了,沒想到我們來了個風捲殘雲,一掃而空。

“那人說什麼時候最多?”老公意猶未盡地問。

“就只有雨季,也就是現在。到了夏天天一干,就沒有了。”

“明天趕快再去買兩公斤,季過無處淘啊!”

“是囉!”我大聲地應著,開心於這個“貪心”的人。

監製:王亞麗

編輯:劉曉樂 趙爽

美編:李爽

一知 · 靜謐歲月

本文版權歸世界知識出版社所有,

外交官領讀 | 陳佐洱與《交接香港》的最後1208天香港回歸20周年 | 周南: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從“外交留守兒童”到北京高考狀元父愛如山 | 我的“三座大山”
在紐約買了學區房,卻遭遇美國教育“潛規則”

世 知 網:www.ishizhi.cn

投稿電話:010-65265940

投稿郵箱:tougao@worldaffairs.cn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一知訂閱號

飛快地買了其它的菜往回走,老公拎著近兩公斤的蝸牛,步子卻輕快多了。

“沒有紅燒肉咱們餐桌上一樣有聲有色,口味多樣。”

“噓!先別得意,還不知能做出個什麼樣兒呢。” 我瞥了老公一眼。

回到家,我按照學來的方法,先把蝸牛倒入水槽,用清水洗掉污泥,然後把它們放在鹽水裡浸泡三次,讓它們吐出體內的髒東西。這是一項繁瑣而漫長的工程。

“不能放鹽,一放鹽它們就會化成水的。”老公大呼小叫起來。

“誰說的,你怎麼知道?”我奇怪地望著他。

“小時候我玩的鼻涕蟲就是那樣啊!”

我看著他那不懂裝懂的樣兒,樂得直不起腰來。

一會兒,他又看著那些吐著白沫,在鹽水中扭動掙扎的蝸牛,半信半疑地說:“你行嗎?不行就先做一點,試驗一下。”

我不笑了,也不理他,繼續做準備,不斷地提醒他:“看好一點,都爬到上面來了!爬得還挺快呢!”

“當然了,忘了‘龜兔賽跑’的故事了?”他好像有所領悟,一轉身進了客廳。

我想想不對啊,便喊:“‘龜兔賽跑’跟蝸牛有什麼關係?”

眼見我神氣活現地忙這忙那,乒乒乓乓,煞有介事,他也就不聞不問了,自坐在一邊,捧著一本書,安安靜靜地等著吃我的“香辣蝸牛”。

我呢,一邊剝蒜、切薑、切辣椒,腦袋裡還一邊飛快地回想,在國內吃大排檔時,那個大師傅炒海螺的情景。西餐是不敢去想,有大排檔的水準就不錯了。

仗著膽兒大,按著想好的烹飪順序,把蝸牛全部放入了鍋裡。燉了大約有十幾分鐘,用筷子夾出一個,想想剛才還伸著觸角,爬來爬去蠕動的小東西,現在卻變成這樣,我有點不忍心吃。只能放在一個小盤子裡,把嘗鮮的任務交給了老公。

“嗯!不錯,像田螺。還有點硬,味道也好像缺點什麼?”他手拿著牙籤,嘴裡砸巴著味道說。

“可是咱們帶來的調料就只有這些。”我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

他想著想著,突然一拍大腿說:“酒啊!那人不是說要加葡萄酒嗎?”

我急忙轉身回廚房,從冰箱裡拿出紅葡萄酒倒了進去。“噗”的一下,一股清香從鍋裡飄出來,讓人味蕾瞬間打開。

“怎麼樣?這關鍵的點睛作用還得我來。”嘿!他貪天下之功為己有。

還沒等我動手,他已夾出一個,邊吃邊讚歎,“嘖嘖!不得了,在這個缺材少料的島上能吃到這麼正宗的味道,不得了!”然後又舉著一個空蝸牛殼好不得意地大喊:“我是咱們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對於我的超常發揮,老公讚不絕口,我倒是覺得小菜一碟!中國人做美食的本領是天分!

老公和我邊吃邊聊。

“馬國的名菜是兔肉,但我覺得這東西比兔肉好吃。”

“想不到這東西還能吃,我走在外面隨腳一踢就能踢到。新鮮蔬菜上也有,放到冰箱裡爬得到處都是。”

原以為買多了,沒想到我們來了個風捲殘雲,一掃而空。

“那人說什麼時候最多?”老公意猶未盡地問。

“就只有雨季,也就是現在。到了夏天天一干,就沒有了。”

“明天趕快再去買兩公斤,季過無處淘啊!”

“是囉!”我大聲地應著,開心於這個“貪心”的人。

監製:王亞麗

編輯:劉曉樂 趙爽

美編:李爽

一知 · 靜謐歲月

本文版權歸世界知識出版社所有,

外交官領讀 | 陳佐洱與《交接香港》的最後1208天香港回歸20周年 | 周南:百年真鼎鼎,萬事總悠悠從“外交留守兒童”到北京高考狀元父愛如山 | 我的“三座大山”
在紐約買了學區房,卻遭遇美國教育“潛規則”

世 知 網:www.ishizhi.cn

投稿電話:010-65265940

投稿郵箱:tougao@worldaffairs.cn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一知訂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