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惠帝元康六年楊茂搜始建仇池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仇池史略

氐族是我國古代西北地方少數民族之一, 分佈在今甘肅、陝西、四川三省邊緣地帶。 種類繁多, 有, 有青氐、白氐、蚺氐、故氐, 以服色名。 尤以白氐最大, 號曰白馬。 其習俗、服飾近似漢, 頭飾與嫁娶近似羌, 服色青絳, 編發。 有自己的語言, 自稱“盍稚”, 各自有姓, 姓與漢同。 土地險峻, 有麻田, 能織布, 產漆、蜜, 善種田, 養家畜, 煮土鹽, 制水堆, 皆板屋。 生產以農為主, 因近天水, 與漢民錯居, 胸懷坦蕩, 性情勇憨, 故文明程度較高。

三代之際, 自有君長, 常稱服於朝, 多受封拜。 秦漢以來, 世居秦隴以南, 漢川以西, 自立豪帥, 累有反叛。 漢武帝遣將討之, 以其地析置武都郡。 建安中, 部落大帥楊騰始徙居仇池, 仇池地方百頃, 因此為號。 後相繼有楊氏諸人楊駒、楊千萬、楊飛龍據此, 時約100年。

晉惠帝元康六年(296), 飛龍養子楊茂搜為避齊萬年之亂, 自略陽率部落4000家還保仇池, 並得上祿、陰平地, 始建仇池國, 自置洛穀城(漢武都郡治), 史為前仇池, 傳至楊難敵、楊毅、楊初、楊國、楊駿、楊世、楊纂。 東晉咸安元年(371), 前秦伐仇池, 執楊纂以歸, 以楊統為平遠將軍, 南秦州刺史, 以楊安鎮仇池, 徙其民於關中, 遂空百頃之地, 前仇池亡, 歷時76年。

東晉太元十年(385), 楊定投奔西燕反後秦,

敗歸隴右, 徙只曆城, 自稱龍驤將軍、平羌校尉、仇池公, 稱藩於東晉。 東晉割西縣、上祿地與之, 徙置仇池郡, 重新建國, 史稱後仇池。 傳至楊盛、楊玄、楊難當。 宋元嘉十九年(442), 劉宋平仇池, 國亡, 歷時58年。

宋元嘉二十年(443), 北魏大舉興兵伐宋, 複得仇池,

立楊保宗為國, 後因保宗謀叛, 事泄後解送平城被殺。 以皮豹子鎮仇池, 複立南秦州, 兼置仇池鎮, 迫使仇池政權南移。 此後先後在茄蘆(今武都外納)、武興(今陝西略陽)、陰平(今文縣)建立武都、武興、陰平國。 西魏廢帝二年(553), 叱羅協斬楊辟邪, 武興亡。 仇池楊氏政權告終。 自漢至南北朝, 歷時358年。

楊難當在位時, 為仇池鼎盛時代。 宋元嘉十三年(436)三月, 楊難當自稱大秦王, 改元建義, 置百官, 行天子之制。 其疆域擴至:東至陝西漢中, 南至四川梓潼, 西及迭宕, 北達隴右, 地跨秦、梁二州, 即今甘肅隴南、甘南、天水地區;陝西漢中地區;四川廣元、綿陽地區。 面積約9.6萬多平方公里。 人口約40萬。 前仇池都洛谷, 後仇池都曆城、建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