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要想富先修路,2000年前的秦始皇怎麼知道這個道理

要想富, 先修路。 這句話我記得好像是當年小平先生說的, 我們現代的人都知道交通是多麼重要。 但是在2000年前的秦始皇怎麼明白這個道理, 在統一六國後, 大規模的修路。 我們來看看他當年是怎麼做的。

秦始皇吞滅六國, 一統天下。 議帝號, 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廢分封, 立郡縣, 創建了延續兩千多年的皇權管理體制 。

大家都知道,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統天下, 修築長城是他的一大豐功偉績。 秦始皇的另一大工程, 就是修馳道。 也就是古代秦朝的高速公路。

有人說秦始皇是為了自己享樂, 周遊天下才修路。 我說這是太偏激了。 我們看待歷史人物, 也不能脫離開他當時所處的時代, 所處的具體環境。 更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想法去衡量古代的人。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 他發現交通是個大問題。 全國有那麼多的郡縣, 要派出許多的官員。 而地處偏遠的郡縣,

這些官員光是到達那裡就可能需要三個月, 半年, 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半途中發生了什麼意外, 都不可能馬上知道。

這一下拖得時間就更長。 統一, 不僅是國土一統, 也就是說, 不是僅僅攻佔了, 佔領了。 就真的達到了一統。 要在文字, 度量衡,

錢幣, 等等許多方面都要規範統一。 而這些都是要從中央統一規定之後, 傳達到郡縣各地, 層層下達, 具體執行的。 可是交通不解決, 那麼許多皇帝制定的發出的詔令, 就不能很快得以執行。 時間拖長了, 人心就會渙散, 而郡縣制也不能實際得到落實。

當初周朝所以分封, 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山高皇帝遠, 鞭長莫及, 他就是顧不過來啊。 於是, 秦始皇決定, 要建馳道, 改善交通狀況, 修建高速公路。 在那之前原來六國自己境內也都有自己的道路。 但是寬窄不一, 這也是各國原來為了自己的國防安全考慮所致。 這樣可以防止別的國家的車隊進入啊。

秦始皇下令把秦國和六國境內原有的舊道連接起來, 加以擴建。 名為馳道。 始皇規定每條馳道寬50步。

全都一樣。 還規定車距六尺。 也就是車的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是六尺。 那時的一步就是6尺。 也就是說, 每條高速公路可容五十輛車並行!馳道寬闊平坦, 每隔三丈還種一棵大樹。 在上面駕車速度極快。 據古書記載, 在馳道之上半天即可飛馳二百里以上。

當時以咸陽為中心向各方輻射, 修了數條馳道-高速公路。

一條向東直通燕齊, 就是現在的山東榮成;一條向南直達吳楚, 南海郡, 即現今廣州;

還有一條直通西南至滇, 今雲南滇池附近;向西的一條至隴西郡, 現在的甘肅岷縣地方。

西元前212年, 秦始皇又命令蒙恬修了一條由咸陽向北延伸的直道, 經雲陽、上郡直達九原, 就是現在的包頭, 全長1800多裡。 這條「直道」的遺蹟到現在還能找到。

秦始皇還下令在今雲貴地區修建「五尺道」, 又在今湖南、江西、廣東、廣西之間修築了攀越五嶺的「新道」。 這樣, 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把全國各地聯繫在了一起。 也保證了郡縣制的實施。

修馳道逢山開山, 遇河架橋, 路面全用石灰加膠土夯成。 這些馳道,歷經兩千多年風雨,至今有些路段仍可見當年路面之形,可見其品質之高。

不得不佩服這位遠見卓識的始皇帝,早在2000年前就明白了我們剛剛明白的道理!

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人生傳奇 ¥24 購買

這些馳道,歷經兩千多年風雨,至今有些路段仍可見當年路面之形,可見其品質之高。

不得不佩服這位遠見卓識的始皇帝,早在2000年前就明白了我們剛剛明白的道理!

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人生傳奇 ¥2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