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讀故事,盡在資治通鑒十三之名將樂毅(上)

讀史讀故事, 盡在資治通鑒十三之名將樂毅(上)

在戰國時代, 有個很特別的現象, 那就是各國的丞相(當時稱相邦/國相)這個崗位似乎跟蘿蔔白菜一樣, 誰來了都能當一當。 就像張儀、蘇秦之輩, 隨便去哪個國家都能揣個相印回去, 不知道還以為是他們自己拿蘿蔔刻的一樣。

其實, 從這裡可以看出, 當時各國對人才的渴求是極為強烈的。 不要求學歷、經驗什麼的, 只要面試一下, 看這人能吹能侃的, 基本上都願意試用一陣子, 是騾子是馬, 總得拉出來溜兩圈看看。 哪像現在, 招個門衛都希望人家是本科畢業的。

當然, 如果名聲在外的話, 那就更好了, 連面試都免了。 比如孟嘗君田文。

西元前299年, 田文突然接到了秦昭襄王嬴稷的Offer, 請他過去擔任大秦公司的總裁。 並且為了表示誠意, 還把嬴稷的弟弟涇陽君嬴芾給送到了齊國當人質。

可老話說的好, 不怕沒好事,

就怕沒好人。

這邊田文剛到秦國, 就有人跟嬴稷說這田文可是齊王的同宗, 他來當秦國的總裁, 小心他把秦國賣給齊國了, 您還跟著數錢呢。 於是, 嬴稷就把田文給囚禁起來, 並且準備殺掉他。

然後就發生了著名的“雞鳴狗盜”事件, 田文從秦國順利逃回齊國。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 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 孟得以逃回齊。

這田文也不是好惹的, 回去之後他就積極的聯繫各國合縱攻秦, 並且在西元前296年, 組織了齊、韓、魏、趙、宋五國共同出兵攻打秦國, 一直打到了山西運城。 秦國求和, 把山西臨汾歸還了韓國,

把封陵歸還魏國。 這個封陵還有個名字叫風陵渡, 許多年後, 有個叫郭襄的女孩在這裡認識了楊過。

1、秦齊稱帝

江湖其實從未平靜過。 自秦國認慫之後的十年間, 更是風波日盛。

西元前293年, 韓、魏聯軍攻打秦國, 魏冉推薦了一個年輕人為將, 在伊闕大敗韓、魏聯軍。 是役, 斬首二十四萬, 活捉聯軍統帥公孫喜, 奪五城而還。 這個年輕人也被嬴稷任命為國尉。

這個年輕人是秦國人, 嬴姓, 白氏, 名起。 先祖為秦國公族, 故稱公孫起, 又稱白起。 經過此役, 白起嶄露頭角。

之後, 一年又一年, 魏、韓已經成為秦國的後花園, 想來則來, 想走便走;除此之外, 秦國還攻趙、伐齊、迫楚, 未嘗一敗, 獲利無數, 繼續著它的無敵神話。

然後嬴稷就膨脹了, 覺得王爵已經不足以表達他的功績, 他要稱帝!

相比稱王, 這可真的是了不起的大事了。 因為在那個時候, 這些稱號是有著極具針對性的含義的。 其中, 皇, 是單指上天之主;帝, 則是造物之主;王, 才是人間之主。

所以, 周朝天子也不過是只稱王, 而沒有稱皇或帝,

因為前面有三皇和五帝了, 誰敢說自己的功績蓋過三皇和五帝?

嬴稷就覺得自己至少能跟五帝相提並論。 所以, 西元前288年, 嬴稷稱帝, 因秦國處於西邊, 故稱西帝。 當然, 自己一個人稱帝有點沒意思, 他就一廂情願地立齊湣王田地為東帝。

有人問了, 您二位稱帝了,周王室怎麼辦?那邊周赧王還活著呢。諸侯的稱號比天子還貴,這合適麼?

周王室是什麼東西,周赧王是哪位?

這個……算了,當我沒說。

當然,為示尊重,要正式提一句,這一年是周赧王二十七年。

看著秦王的稱帝邀請函,齊王田地有也點心動。剛好蘇代過來了,他就問蘇代的意見。

蘇代腦子挺好使,他就對齊王說:這個事建議您別拒絕,但也別答應,觀望一下再說。如果各國沒反應,您再真的稱帝也不遲;但如果各國都反對,您就不要再稱帝,反過來還要帶頭抨擊秦國的不法行為。

蘇代腦子轉了轉,繼續說道:秦王不是還想等您稱帝后,約您一起攻打趙國麼?這事您不能幹。當然,您也別真的閑待著。現在宋國正亂的一塌糊塗,宋王都被他的國民稱之為“桀宋”了,您去討伐宋國才是正道。這樣的話,秦國又是稱帝,又是攻趙;我們卻不但沒有稱帝,反而伐無道的宋國。結果就是我們不但沒有得罪秦國,還能通過行為上的對比,讓天下人都憎恨他,這就是反卑為尊之計。

到了年底,嬴稷看齊國一直不稱帝,擔心秦國招來眾怒,也只好去掉帝號。

當然,為了彌補他受傷的心靈,就去跟趙國幹了一仗,取杜陽而還。

齊國也沒閑著,過了兩年,就去把宋國給滅了。宋國徹底亡國,宋康王逃往魏國,死于河南溫縣。

但齊王田地並不知道,這個蘇代其實是燕國的間諜。他說服齊國攻宋的目的,是為了給燕國伐齊創造機會。

2、好漢名將

齊湣王這個人,本來就有點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滅掉宋國以後就更是抖起來了,有點得了妄想症的趨勢。狐亙(口旁)、陳舉等人直言勸柬,結果被殺。

齊國的稷下學宮本來帶有齊國中央決策委員會的功能,但齊湣王這種好大喜功,自以為是的毛病,讓這些稷下學士極為失望,紛紛離開齊國。結果導致中國歷史上這座最為開放、自由的學術聖地,徹底衰落了。

而與齊湣王的作為相反的,則是燕昭襄王姬平。

姬平在國人的擁載下當上燕王之後,在郭隗的建議下,築起“招賢台”,廣攬天下賢才。據說他在臺上放置了幾千兩黃金,作為給賢才的見面禮,所以“招賢台”又叫“黃金台”。

這辦法雖然很俗,但很有效,很快,趙國劇辛、齊國鄒衍、衛國屈庸,還有魏國樂毅都紛紛來投。

樂毅,據說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後人,在此之前,默默無聞,赴燕之後,被任為亞卿。

姬平這些年改革內政、整頓軍隊、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奮鬥了二十多年,使燕國的日漸殷富,實力大增。但是,他銳利的目光,從未離開過齊國。當年齊國對燕國的覆國之辱,無時無刻未曾忘懷。

仇恨使他強大,但他並未被仇恨衝昏頭腦。他很清楚的知道,燕國在發展,而齊國更是達到了強盛的頂點。此時的燕國,還遠不是齊國的對手。他只有等,等對手犯錯。

他的苦心沒有白費。這些年來,齊湣王對內不恤民力,橫加賦斂;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並且不聽諫言,不惜人才,使得稷下學宮日漸冷清。終於,齊國亡宋,聲威大震,但姬平卻知道到,他等待的時機到了。於是,他決定先問一下樂毅。

中國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中說“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有人附會,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位列位戰國四大名將。

我承認,這四位的確是名將之才,但如果非要搞個排行榜,我個人認為,樂毅應該排名前三。

或許有人會不服氣,認為樂毅不過就打了伐齊這麼一仗,並且齊國正在衰敗,燕國正在圖強,還有其它聯軍幫忙,所以算不上名將。

我們花些篇幅來分析一下,名將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假設姬平帳下有四名將軍。

A將軍,整天見不到人影,一問准在領導那裡聊天,開會的時候喜歡侃侃而談,可一到幹正事的時候就從不做決定,你做什麼都說好,但出了問題就罵下屬。至於成績,都在他嘴上。

B將軍:他很勤快,是個加班狂,天天不到半夜不下班,並且必須拉著全部門一起加班,搞的下屬煩不勝煩,可是也沒見他搞出什麼成績來;

C將軍:他也很勤快,也喜歡加班,並且喜歡拉著下屬開會,給下屬提出一堆問題,讓下屬給他解答,並且還要有詳盡的資料參考。他也會讓下屬很累,但好一點是他能幹出點成績。

D將軍,他能給下屬最清晰有效的指令,也能給領導最清晰明確的建議。他開會的目的主要是集思廣益,但決斷的時候他絕不遲疑。他最神奇的一點是,無論你有任何問題,到他那裡都能得到解決。關鍵是,他還能出成績。

當然,還有其它類型的將領,比如多謀無斷型、剛愎自用型、好大喜功型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

這四種領導的區別在於,A將軍是不幹事也不做決策,B將軍是幹事不決策,C將軍是決策太謹慎,D將軍是決策能力很強。

很明顯,這四種領導,我想大多數人都喜歡跟D將軍作事。但很遺憾,我想多數人遇到的領導應該是C將軍或者B將軍。

所以,我認為良好的決策能力,才是身為一名將領的基本條件。

決策能力源於三點:一是計算,二是判斷,三是悟性。

就拿燕國伐齊這件事來說,要計算兩國的現役兵力、兵源徵召能力、兵力運送、兵種、士氣、武器、糧草供給、糧草儲備、糧草運送、民心向備、經濟支撐、戰場地形、地理遠近、行軍速度、氣候情況、各國反應、各城兵力等等等等。然後根據這些情況,再判斷是否能打、什麼時候打、團隊如何組建、兵力如何配置、糧草如何供應、戰場如何選擇、如何調動敵人、勝利之後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孫子兵法》

所以說,別看電視裡的將軍挺威風,但你真要幹了,估計一天下來就得蒙圈。

3、名將的決策

現在,大燕公司董事長姬平分別找來這四位將軍商量伐齊大業。

姬平:我覺得現在伐齊的時機到了,A將軍有什麼看法嗎?

A將軍:嗯,現在齊國的確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我聽說前兩天齊湣王又殺了幾個大臣,民怨很大。我們燕國這些年在董事長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人才濟濟,國富民強……(此處省略一千字)所以我認為,在董事長的英明決策下,伐齊大業一定能成功。

姬平:那A將軍有什麼計畫麼?

A將軍:我在燕國幹了二十多年了,一直在關注著齊國,整晚整晚的睡不著,就是在想這齊國應該怎麼打。壓力真的很大,你看我頭髮都白了。我經常找人商量這個事,對了,要不我把劇辛找來一起聊聊這個事吧?

姬平:那B將軍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B將軍:這個事有點突然,這樣吧,你給我半年時間,我給您搞個方案出來。

B將軍親自去收集這些資訊,通宵達旦的進行各種分析。至於下屬,多數時間是目瞪口呆的陪著他加班,或者幫他搞一些基礎工作。

半年後。

B將軍:領導,我搞出來了,給您彙報一下,開幻燈……(此處省略一萬字),情況就是這樣,領導您覺得如何?

姬平:我是問你你有什麼想法。

B將軍:這個……我覺得打不了。

姬平:算了,李將軍,談談你的看法吧。

C將軍:領導,我只是有些大致的想法,但您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吧,我再給您彙報。

C將軍連夜開會,讓下屬收集各種資訊進行匯總,當他發現還是打不過齊國的時候,他就又讓下屬把其它國家的兵力加上,試試各種條件下的計算結果會不會發生變化,終於,在整理完彙報材料的時候,下屬也過勞死了。

一個月後。

C將軍:領導,我讓下屬給您彙報一下吧……(此處省略十萬字),我再補充幾點……(此處省略一萬字)。所以說,憑我們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過,但加上其它國家,就肯定沒問題了。

姬平:那具體的作戰計畫呢?

C將軍:呃,我以為只要可行性分析呢,您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吧。

所以,能做到C將軍這樣的水準,才僅僅是摸到了為將之道的門檻而已。

姬平:算了,D將軍的意見呢?

樂毅就是D將軍,他很清楚姬平對齊國的仇恨,所以他的情報工作都做在平時,並且他不需要開會研究,就能馬上而且很清楚的告訴姬平:齊國畢竟是霸主之國,雖然有破敗之象,但還是留有餘力的。我們獨立攻打還是風險太大,所以最好聯合趙、魏、楚三國一起發兵。

但其它幾國憑什麼要跟燕國聯合呢?

因為樂毅很清楚,宋國雖為小國,橫亙于齊魏之間。齊國滅宋,第一個不爽的就是魏國。而強大的齊國,也將使秦、趙更加忌憚。至於韓國,只要其它國家回應,他也會跟著過來打醬油。

能快速進行精准的分析判斷,並且能給出明確的決策意見。恭喜你,你已經是一員合格的將領了,但離名將還有一段路要走。

姬平於是遣使分赴各國約期攻齊,並且還通過趙國把秦國也給拉進了聯軍的隊伍。

次年,以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向齊國發動了進攻。齊王也發狠,集中了全國兵力進行抵檔。雙方在濟水西岸展開,一場大戰下來,齊軍大敗。

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孫子兵法》

“統率五國聯軍”,這句話聽著威風吧?要知道,雖然史料上沒有記載這五國聯軍有多少人,但根據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來推斷,估計不會低於30萬。

30萬個來自於不同國家,操著不同方言,寫著不同文字,有著不同利益關連的人,在別人的國家,客場迎戰一支實力相近的軍隊。

我覺得,如果你能領著這支軍隊順順利利的轉上一圈並且沒有嘩變,放到現在,就至少有當總經理的水準了;如果你還能讓他們按計劃投入戰鬥,放在現在,你如果不當總裁就是屈才了;關鍵你還能讓他們贏得這場戰鬥,我的天哪,你的理想可以是星辰大海了。

但是,遺憾的是,能做到這種地步的領導,我們可以稱其為良將。但沒關係,能在那個時候當一名良將,回到現在,你一定能成為人生嬴家的。

您二位稱帝了,周王室怎麼辦?那邊周赧王還活著呢。諸侯的稱號比天子還貴,這合適麼?

周王室是什麼東西,周赧王是哪位?

這個……算了,當我沒說。

當然,為示尊重,要正式提一句,這一年是周赧王二十七年。

看著秦王的稱帝邀請函,齊王田地有也點心動。剛好蘇代過來了,他就問蘇代的意見。

蘇代腦子挺好使,他就對齊王說:這個事建議您別拒絕,但也別答應,觀望一下再說。如果各國沒反應,您再真的稱帝也不遲;但如果各國都反對,您就不要再稱帝,反過來還要帶頭抨擊秦國的不法行為。

蘇代腦子轉了轉,繼續說道:秦王不是還想等您稱帝后,約您一起攻打趙國麼?這事您不能幹。當然,您也別真的閑待著。現在宋國正亂的一塌糊塗,宋王都被他的國民稱之為“桀宋”了,您去討伐宋國才是正道。這樣的話,秦國又是稱帝,又是攻趙;我們卻不但沒有稱帝,反而伐無道的宋國。結果就是我們不但沒有得罪秦國,還能通過行為上的對比,讓天下人都憎恨他,這就是反卑為尊之計。

到了年底,嬴稷看齊國一直不稱帝,擔心秦國招來眾怒,也只好去掉帝號。

當然,為了彌補他受傷的心靈,就去跟趙國幹了一仗,取杜陽而還。

齊國也沒閑著,過了兩年,就去把宋國給滅了。宋國徹底亡國,宋康王逃往魏國,死于河南溫縣。

但齊王田地並不知道,這個蘇代其實是燕國的間諜。他說服齊國攻宋的目的,是為了給燕國伐齊創造機會。

2、好漢名將

齊湣王這個人,本來就有點獨斷專行,剛愎自用,滅掉宋國以後就更是抖起來了,有點得了妄想症的趨勢。狐亙(口旁)、陳舉等人直言勸柬,結果被殺。

齊國的稷下學宮本來帶有齊國中央決策委員會的功能,但齊湣王這種好大喜功,自以為是的毛病,讓這些稷下學士極為失望,紛紛離開齊國。結果導致中國歷史上這座最為開放、自由的學術聖地,徹底衰落了。

而與齊湣王的作為相反的,則是燕昭襄王姬平。

姬平在國人的擁載下當上燕王之後,在郭隗的建議下,築起“招賢台”,廣攬天下賢才。據說他在臺上放置了幾千兩黃金,作為給賢才的見面禮,所以“招賢台”又叫“黃金台”。

這辦法雖然很俗,但很有效,很快,趙國劇辛、齊國鄒衍、衛國屈庸,還有魏國樂毅都紛紛來投。

樂毅,據說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後人,在此之前,默默無聞,赴燕之後,被任為亞卿。

姬平這些年改革內政、整頓軍隊、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奮鬥了二十多年,使燕國的日漸殷富,實力大增。但是,他銳利的目光,從未離開過齊國。當年齊國對燕國的覆國之辱,無時無刻未曾忘懷。

仇恨使他強大,但他並未被仇恨衝昏頭腦。他很清楚的知道,燕國在發展,而齊國更是達到了強盛的頂點。此時的燕國,還遠不是齊國的對手。他只有等,等對手犯錯。

他的苦心沒有白費。這些年來,齊湣王對內不恤民力,橫加賦斂;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並且不聽諫言,不惜人才,使得稷下學宮日漸冷清。終於,齊國亡宋,聲威大震,但姬平卻知道到,他等待的時機到了。於是,他決定先問一下樂毅。

中國著名的兒童啟蒙讀物《千字文》中說“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有人附會,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位列位戰國四大名將。

我承認,這四位的確是名將之才,但如果非要搞個排行榜,我個人認為,樂毅應該排名前三。

或許有人會不服氣,認為樂毅不過就打了伐齊這麼一仗,並且齊國正在衰敗,燕國正在圖強,還有其它聯軍幫忙,所以算不上名將。

我們花些篇幅來分析一下,名將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假設姬平帳下有四名將軍。

A將軍,整天見不到人影,一問准在領導那裡聊天,開會的時候喜歡侃侃而談,可一到幹正事的時候就從不做決定,你做什麼都說好,但出了問題就罵下屬。至於成績,都在他嘴上。

B將軍:他很勤快,是個加班狂,天天不到半夜不下班,並且必須拉著全部門一起加班,搞的下屬煩不勝煩,可是也沒見他搞出什麼成績來;

C將軍:他也很勤快,也喜歡加班,並且喜歡拉著下屬開會,給下屬提出一堆問題,讓下屬給他解答,並且還要有詳盡的資料參考。他也會讓下屬很累,但好一點是他能幹出點成績。

D將軍,他能給下屬最清晰有效的指令,也能給領導最清晰明確的建議。他開會的目的主要是集思廣益,但決斷的時候他絕不遲疑。他最神奇的一點是,無論你有任何問題,到他那裡都能得到解決。關鍵是,他還能出成績。

當然,還有其它類型的將領,比如多謀無斷型、剛愎自用型、好大喜功型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

這四種領導的區別在於,A將軍是不幹事也不做決策,B將軍是幹事不決策,C將軍是決策太謹慎,D將軍是決策能力很強。

很明顯,這四種領導,我想大多數人都喜歡跟D將軍作事。但很遺憾,我想多數人遇到的領導應該是C將軍或者B將軍。

所以,我認為良好的決策能力,才是身為一名將領的基本條件。

決策能力源於三點:一是計算,二是判斷,三是悟性。

就拿燕國伐齊這件事來說,要計算兩國的現役兵力、兵源徵召能力、兵力運送、兵種、士氣、武器、糧草供給、糧草儲備、糧草運送、民心向備、經濟支撐、戰場地形、地理遠近、行軍速度、氣候情況、各國反應、各城兵力等等等等。然後根據這些情況,再判斷是否能打、什麼時候打、團隊如何組建、兵力如何配置、糧草如何供應、戰場如何選擇、如何調動敵人、勝利之後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孫子兵法》

所以說,別看電視裡的將軍挺威風,但你真要幹了,估計一天下來就得蒙圈。

3、名將的決策

現在,大燕公司董事長姬平分別找來這四位將軍商量伐齊大業。

姬平:我覺得現在伐齊的時機到了,A將軍有什麼看法嗎?

A將軍:嗯,現在齊國的確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我聽說前兩天齊湣王又殺了幾個大臣,民怨很大。我們燕國這些年在董事長的領導下,團結一致,人才濟濟,國富民強……(此處省略一千字)所以我認為,在董事長的英明決策下,伐齊大業一定能成功。

姬平:那A將軍有什麼計畫麼?

A將軍:我在燕國幹了二十多年了,一直在關注著齊國,整晚整晚的睡不著,就是在想這齊國應該怎麼打。壓力真的很大,你看我頭髮都白了。我經常找人商量這個事,對了,要不我把劇辛找來一起聊聊這個事吧?

姬平:那B將軍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B將軍:這個事有點突然,這樣吧,你給我半年時間,我給您搞個方案出來。

B將軍親自去收集這些資訊,通宵達旦的進行各種分析。至於下屬,多數時間是目瞪口呆的陪著他加班,或者幫他搞一些基礎工作。

半年後。

B將軍:領導,我搞出來了,給您彙報一下,開幻燈……(此處省略一萬字),情況就是這樣,領導您覺得如何?

姬平:我是問你你有什麼想法。

B將軍:這個……我覺得打不了。

姬平:算了,李將軍,談談你的看法吧。

C將軍:領導,我只是有些大致的想法,但您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吧,我再給您彙報。

C將軍連夜開會,讓下屬收集各種資訊進行匯總,當他發現還是打不過齊國的時候,他就又讓下屬把其它國家的兵力加上,試試各種條件下的計算結果會不會發生變化,終於,在整理完彙報材料的時候,下屬也過勞死了。

一個月後。

C將軍:領導,我讓下屬給您彙報一下吧……(此處省略十萬字),我再補充幾點……(此處省略一萬字)。所以說,憑我們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過,但加上其它國家,就肯定沒問題了。

姬平:那具體的作戰計畫呢?

C將軍:呃,我以為只要可行性分析呢,您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吧。

所以,能做到C將軍這樣的水準,才僅僅是摸到了為將之道的門檻而已。

姬平:算了,D將軍的意見呢?

樂毅就是D將軍,他很清楚姬平對齊國的仇恨,所以他的情報工作都做在平時,並且他不需要開會研究,就能馬上而且很清楚的告訴姬平:齊國畢竟是霸主之國,雖然有破敗之象,但還是留有餘力的。我們獨立攻打還是風險太大,所以最好聯合趙、魏、楚三國一起發兵。

但其它幾國憑什麼要跟燕國聯合呢?

因為樂毅很清楚,宋國雖為小國,橫亙于齊魏之間。齊國滅宋,第一個不爽的就是魏國。而強大的齊國,也將使秦、趙更加忌憚。至於韓國,只要其它國家回應,他也會跟著過來打醬油。

能快速進行精准的分析判斷,並且能給出明確的決策意見。恭喜你,你已經是一員合格的將領了,但離名將還有一段路要走。

姬平於是遣使分赴各國約期攻齊,並且還通過趙國把秦國也給拉進了聯軍的隊伍。

次年,以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向齊國發動了進攻。齊王也發狠,集中了全國兵力進行抵檔。雙方在濟水西岸展開,一場大戰下來,齊軍大敗。

將能而君不禦者勝。——《孫子兵法》

“統率五國聯軍”,這句話聽著威風吧?要知道,雖然史料上沒有記載這五國聯軍有多少人,但根據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來推斷,估計不會低於30萬。

30萬個來自於不同國家,操著不同方言,寫著不同文字,有著不同利益關連的人,在別人的國家,客場迎戰一支實力相近的軍隊。

我覺得,如果你能領著這支軍隊順順利利的轉上一圈並且沒有嘩變,放到現在,就至少有當總經理的水準了;如果你還能讓他們按計劃投入戰鬥,放在現在,你如果不當總裁就是屈才了;關鍵你還能讓他們贏得這場戰鬥,我的天哪,你的理想可以是星辰大海了。

但是,遺憾的是,能做到這種地步的領導,我們可以稱其為良將。但沒關係,能在那個時候當一名良將,回到現在,你一定能成為人生嬴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