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404 捨生取義也可令人鄙視!

③十二月, 上行如洛陽。 【按:個人感覺, 劉邦愛洛陽。 當然洛陽其實更接近前線。 】

④貫高怨家知其謀, 上變告之【按:這就是到了洛陽的好處, 趙國的人可以很快來告密揭發。 這是出巡的成果。 事情沒有在上面接著寫, 我想這恰恰反應了事情總要有一個發展過程。 特別是此時, 劉敬和親回來, 就意味著外交暫時穩定, 劉邦的勝算自然又多一份了。 這樣, 人家才敢來告禦狀。 】。 〔謀, 謂謀弑上, 事始上卷七年。 怨, 於元翻, 又如字。 變, 非常也;謂上告非常之。 〕於是上逮捕趙王及諸反者。 趙午等十餘人皆爭自剄【按:真是一幫窩囊廢。

這會子不提不牽連趙王了。 出了事了, 誰也沒有主義了。 臨危一死報君王, 不只是明末, 此時就有了。 這些人的自殺一點也不讓人同情。 】;貫高獨怒駡曰:"誰令公為之?今王實無謀, 而並捕王。 公等皆死, 誰白王不反者?"〔白, 明白也。 〕【按:唯一腦袋還清醒的。 】乃轞車膠致, 〔師古曰:轞車者, 車而為檻形, 以版四周之, 無所通見。 史記正義曰:膠致者, 膠密不得開, 送致京師也。 〕與王詣長安。 高對獄曰:"獨吾屬為之, 王實不知。 "吏治, 搒笞數千, 刺剟, 〔搒, 音彭。 剟, 丁劣翻。 索隱曰:剟, 亦刺也;應劭曰:以鐵刺之也。 〕身無可擊者;終不復言【按:雖然是條漢子, 但是我始終不喜歡這個人。 其實他和那幫子想自殺的區別不大。 】。 呂後數言:"張王以公主故, 不宜有此。 "〔數, 所角翻。 〕【按:路子早就走到了呂後這裡了。
】上怒曰:"使張敖據天下, 豈少而女乎!"〔而, 汝也。 〕不聽【按:這節總的內容是貫高入獄。 】。

廷尉以貫高事辭聞。 上曰:"壯士【按:皇上已經給了方向了, 表示好感了。 】!誰知者?以私問之。 "〔蓋欲求貫高平日相知昵者, 以其私問之。 〕中大夫泄公曰:〔班表:郎中令之屬有太中大夫、中大夫,

皆掌論議。 泄, 音薛。 泄, 姓也;秦時衛有泄姬。 〕"臣之邑子, 素知之, 此固趙國立義不侵、為然諾者也【按:順著劉邦的話下來的。 講義氣, 重然諾。 兩個基本的特點。 但是沒有提這個沒有實際能力而且糊塗。 只是死硬而已。 】。 "〔言以義自立, 不受侵辱, 重於然諾也。 〕上使泄公持節往問之箯輿前。 〔韋昭曰:如今輿床, 人輿以行。 師古曰:箯輿者, 編竹木以為輿形, 如今之食輿。 高時搒笞刺剟委困, 故以箯輿處之。 索隱曰:服虔雲:編竹木如今峻, 可以糞除也。 何休注公羊:筍, 音峻。 筍者, 竹箯, 一名編, 齊、魯以北名為筍。 郭璞三蒼注雲:箯, 轝土器, 音鞭。 〕泄公與相勞苦, 如生平驩, 〔勞, 力到翻。 相勞, 且問其所苦也。 〕【按:為誘供打伏筆。 】因問:"張王果有計謀不?"〔不,
讀曰否。 〕高曰:"人情寧不各愛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論死, 〔謂以罪論抵死。 〕豈愛王過於吾親哉?顧為王實不反, 獨吾等為之。 "具道本指所以為者、王不知狀。 於是泄公入, 具以報上【按:誘供, 其實是。 】。 春, 正月, 上赦趙王敖。 廢為宣平侯, 徙代王如意為趙王【按:劉邦終於如願了。 注意這裡提出了趙王如意, 將這個可愛的小兒子放到這裡, 趙國, 要我說是劉邦登基後最為關注的地方了。 最為關注的地方放的兒子, 你意義和地位不言而喻。 更為有意思的是, 廢除的是張敖, 呂後的女婿, 這就是等於在打擊呂後的勢力。 】。

上賢貫高為人, 使泄公具告之曰:"張王已出。 "因赦貫高。 貫高喜曰:"吾王審出乎?"泄公曰:"然。 "泄公曰:"上多足下, 故赦足下。 "貫高曰:"所以不死、一身無餘者, 白張王不反也。 今王已出, 吾責已塞, 〔塞, 悉則翻。 〕死不恨矣。 且人臣有篡弑之名, 何面目複事上哉!〔複, 扶又翻。 〕縱上不殺我, 我不愧於心乎!"乃仰絕亢, 遂死。 〔蘇林曰:亢, 頸大脈也, 俗所謂胡脈也。 師古曰:亢者, 總謂頸耳。 〕【按:貫高自殺。 自殺的很無價值, 也不值得人同情。他們唯一的價值就是把張敖的趙國給弄沒有了。貫高這些人真的很愚蠢嗎?其實還真不能完全這麼說,那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謀反的時候就是北方開始動盪的時候,換言之,有了機會拉。這是他們造劉邦的反的客觀原因。或者說是當時北方動盪的反應。我們一再看到天下大定,這些處於各種原因早反的人,因為違背天下大定的這個趨勢,無不表現的愚蠢、淺薄。在智慧上和品德上都無光彩可言了。由於違背這個大趨勢,他們的自殺的悲壯行為,也就不怎麼感染人了。除了告訴我們這些歷史的垃圾應該被掃入垃圾堆以外,沒有什麼可說的。輕視生命,是可以的,除非你有更重要的價值取向,死可以換來更重要的東西。但是,貫高的死並沒有換來什麼,所以就顯得愚蠢了。】

荀悅論曰:貫高首為亂謀,殺主之賊;〔殺,讀曰弑。〕雖能證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贖公罪。〔塞,悉則翻。行,下孟翻。〕春秋之義大居正,〔大居正者,以居正為大也。〕罪無赦可也。【按:失去大義。這是旬悅的看法。】

臣光曰:高祖驕以失臣,貫高狠以亡君。使貫高謀逆者,高祖之過也;使張敖亡國者,貫高之罪也。【按:貫高沒有達到目的。兩條論述,都是在說他的死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他的根本價值取向就不值得用死去守衛。既然他們用死去捍衛這些,那麼他們的存在就失去合理性了。所以,其實,死亡也就是唯一的出路。這與田橫的那五百死士是一樣的。這裡可以有很多,但是就是沒有智慧和價值。因為他們是被歷史拋棄了。】

也不值得人同情。他們唯一的價值就是把張敖的趙國給弄沒有了。貫高這些人真的很愚蠢嗎?其實還真不能完全這麼說,那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謀反的時候就是北方開始動盪的時候,換言之,有了機會拉。這是他們造劉邦的反的客觀原因。或者說是當時北方動盪的反應。我們一再看到天下大定,這些處於各種原因早反的人,因為違背天下大定的這個趨勢,無不表現的愚蠢、淺薄。在智慧上和品德上都無光彩可言了。由於違背這個大趨勢,他們的自殺的悲壯行為,也就不怎麼感染人了。除了告訴我們這些歷史的垃圾應該被掃入垃圾堆以外,沒有什麼可說的。輕視生命,是可以的,除非你有更重要的價值取向,死可以換來更重要的東西。但是,貫高的死並沒有換來什麼,所以就顯得愚蠢了。】

荀悅論曰:貫高首為亂謀,殺主之賊;〔殺,讀曰弑。〕雖能證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贖公罪。〔塞,悉則翻。行,下孟翻。〕春秋之義大居正,〔大居正者,以居正為大也。〕罪無赦可也。【按:失去大義。這是旬悅的看法。】

臣光曰:高祖驕以失臣,貫高狠以亡君。使貫高謀逆者,高祖之過也;使張敖亡國者,貫高之罪也。【按:貫高沒有達到目的。兩條論述,都是在說他的死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他的根本價值取向就不值得用死去守衛。既然他們用死去捍衛這些,那麼他們的存在就失去合理性了。所以,其實,死亡也就是唯一的出路。這與田橫的那五百死士是一樣的。這裡可以有很多,但是就是沒有智慧和價值。因為他們是被歷史拋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