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胡虜無百年之運 可遼國金國西夏都超過一百年 朱元璋錯了嗎

吳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朱元璋將誓師北伐。 打仗之前, 得先造勢, 得先把有利於自己的輿論搞起來。 朱元璋跟他的謀士們, 便打出了一次漂亮的右勾拳。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自遼至元, 四百多年了, 漢人的軍隊, 終於救你們北方的百姓來啦!

這個攻擊力爆表的招數, 便是發佈了《奉天北伐討元檄文》, 也稱《諭中原檄》。 其力量, 延續數百年, 不如直接引用某百寇里的評價吧——該檄文以“天命”為中心, 同時兼帶華夷之辨的民族主義, 理直事明, 氣勢磅礴, 順應民心, 有力配合了北伐軍事行動, 為明朝的建立奠定基礎。

該文的影響亦十分深遠, 不少漢民族主義者都對該文推崇有加, 其中“驅逐胡虜, 恢復中華”亦演變為清末革命黨的口號。

在該文中, 朱元璋還寫到, “古雲:‘胡虜無百年之運’, 驗之今日, 信乎不謬!”

意思是, 胡虜國祚沒有超過百年的, 現在看來,

果然如此。

但, 這句話很容易被鑽空子。

咱不說匈奴突厥, 只講遼金西夏, 哪個沒超百年?遼國甚至還超過了兩百年, 比起很多迅速被百姓所拋棄、矮命的漢族政權來, 長到不知哪裡去了。

朱和尚竟然睜著眼睛說瞎話?

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但突然靈光一閃,

發現自己錯了。

小學語文老師就教過, 我們理解一篇文章, 得聯繫上下文, 否則, 就容易斷章取義。

那麼, 胡虜無百年之運的前後文是什麼呢?

——自古帝王臨禦天下, 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 夷狄居外以奉中國, 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 自宋祚傾移, 元以北狄入主中國, 四海以內, 罔不臣服……

檄文開宗明義就是這句——居內……居外……制……——這五個字最為重要, 是證明朱元璋沒有胡吹亂扯的關鍵所在。

遼金西夏, 遼在更北、夏在更西, 他們都算不得居內。 只有金國, 據有過中原, 算是居內。 但其居內, 也僅受南宋稱臣二十餘年, 宋孝宗北伐之後, 宋金關係變成叔侄, 算是一家人。 因此, 金雖居內, 卻並未長久制宋, 二十餘年, 在兩國關係史上, 基本可以忽略。

唯元朝, 入主中原, 奄有四海, 算是既居內, 又制各族。 但其從攻滅南宋到被朱元璋逐出中原, 實際確實不足百年。

因此, 所謂胡虜無百年之運, 當指他們無法控制中原且臣服各族——兩個條件都要達到——超過一百年。

若是說來, 朱元璋講的, 真是正確得很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